一、2009年茶叶产销回顾
2009年,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之时,中国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下率先脱困,经济形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较前一年增长6.9%;产量135万吨,较前一年增长7.5%;产值超过430亿元。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出口数量增长2.02%,出口金额上升3.30%,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2009年,中国多茶类共同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显现。在产区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下,福建武夷岩茶和红茶成为市场新的消费热点,抢占一定份额的高端市场。综合全年市场,绿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名优茶依旧是市场销售主力品种,量价稳中有升,普洱茶市场开始回暖,市场价格企稳回升。行业创新能力推进明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市频率加快,同时市场热点不断转换,上市、融资、注资等多种现代元素持续注入茶叶行业,行业总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2010年春茶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春茶的上市时间越来越早。2010年元月伊始,海南第一批新绿茶就亮相在京城的各大卖场和商超。随后,四川、浙江、广西等绿茶主产区也陆续传出早春绿茶上市的消息。与此同时,各地早茶推介活动也层出不穷,早春茶成为各地在宣传推介中所追求的主要特色与卖点。
进入2-3月份,全国大部茶区开始进入春茶采摘期。然而,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霜冻、干旱、大风等恶劣性天气,使全国茶产区近50%的茶园遭受打击,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茶农损失惨重。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重点产茶省份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春茶产量大幅下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是,我国春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如果灾后采取措施得当,气温日趋平稳,不出现大的波动,华东、华南和中南茶区春茶产量会得到较快的恢复,加上近几年茶叶基础建设得到巩固,茶园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全国春茶产量预计为60万吨,比2009年下降约20%。春茶整体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升约20%。
(一)主要灾情
从灾情与地域看: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湖北、重庆八省(市)主要受3月10日开始的低温、降雪、霜冻的影响较为严重,其中福建和浙江属于霜冻的重灾区,损失严重。山东、广东和江苏等省受灾程度仅限于局部地区。云南、贵州、广西属于严重干旱灾害的区域,其中,云南和贵州局部地区甚至连续数月滴雨未见,有些茶园头季茶基本绝收。安徽、河南、陕西茶园开采时间较晚,受灾较轻,春茶生产总体情况较好,总产量略有减产。湖南、四川、海南三省整体形势喜人,预计整个春茶产量会高出去年同期。
从品种结构来看:绿茶的受害程度最高,尤其是早茶品种和高海拔茶园最为严重,福建、浙江部分茶园头季茶基本绝收。一些当地群体中抗冻性强,茶叶萌发时间晚,受冻情况较轻;乌龙茶中,黄金桂基本绝采,铁观音和大红袍等主要品种因采摘时间在五六月份,故影响不大。云南普洱茶受旱情影响减产幅度较大,目前有部分茶园已经被旱死,生产恢复较为困难。
(二)产销形势
1、产量
受冻害的影响,截止到3月25日,浙江、福建等重点产茶叶省份春茶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灾后,各地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对受灾茶园进行了修剪追肥,随着春茶生产中后期天气回暖,加上新增茶园的投产,在产量上可以弥补前期的部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茶的供应,但由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旱情对茶叶产量较为严重,生产恢复时间较长,因此,今年春茶总产量下降将不可避免,预计2010年春茶的总产量比2009年下降20%。
调查数据显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春茶减产达50%左右,秋、冬、春三季连旱,出现茶树芽头长不出、部分茶园茶苗死亡率达80%以上、局部茶园出现绝采等状况,虽然期间出现一定降雨量,但对缓解旱情力度不大。
3月7-11日,浙江、江西、福建持续出现霜冻。据了解,三省受冻害面积总和超过300万亩,其中以浙南和闽东为重灾区,头茬的细嫩芽头90%被冻伤,产量下降35%,仅浙江全省经济损失高达16.9亿元。
在全国普遍受灾的情况下,湖南、四川、山东、海南、安徽、湖北等省,除小范围局部地区受到影响外,大部分茶园能够保持稳定供应、按时或略晚上市,对于市场供求紧张的状态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与平衡作用,特别是海南,产量反而略有增加。
2、价格
产量的下降使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必然性提升。根据市场调研及各省所提供数据显示,2010年春茶价格前期的涨幅与2009年相比,增幅高达30%。根据天气情况的发展,中后期春茶价格涨幅波段预计在1%-10%之间。总体来看,2010年春茶整体价格预计上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