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展示自身智慧和文明结晶的一个巨大舞台。大功率蒸汽机、电梯、留声机……这些在世博会上展示出来的人类文明之花,被参观者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愿意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错过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一直以复兴中国红茶和中国红茶文化为己任的魏文生和他的福建元泰茶业公司(以下简称“元泰茶业”)自是不愿意错过这个有可能让自己梦想成真的机会。
春与梦俱在
4月20日,和煦的春天里,位于福州五一北路129号榕城商贸中心25层的福建元泰茶业公司总部的员工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只剩10天了。五年一次的全球性盛会,184天的会期,预计参观人数将突破7000万人次……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让魏文生和“元泰”年轻的员工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元泰茶业”已被组委会确定将在上海世博会上的联合国馆和福建馆展示“元泰茶业”的红茶文化了。
“这是一个机会。世博会是展示‘元泰茶业’红茶文化的一个巨大舞台。机会已经摆在眼前了,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元泰茶业”总经理魏文生说。
采访魏文生之前,一位和他打过十几年交道的老报人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不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做红茶生意。但这几年,这么难他都能坚持下来,真得不容易。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真得是一个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生意人。”
魏文生喜欢和初次见面的记者谈他的“红茶梦”。这个梦并不复杂——品优价美的中国红茶在欧美同行的冲击下濒临没落,而中国却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他坚信伴随着中国国运的兴隆,中国红茶将再次“红”遍世界。
2004年,一次参加在“坦洋功夫”发源地(宁德市福安)针对茶农的扶贫活动,让魏文生萌生了坚持至今的“红茶梦”。即便是六年过后,对魏文生“红茶梦”质疑乃至曲解的依然还有人在。放弃在公众眼里暴利的房地产生意不做,偏偏去选择茶叶生意,而且当时还偏冷、市场狭小的红茶生意。
喝了一口红茶后的魏文生付之一笑,“这几年,我已经变得很温和很平静了。是中国的红茶改变了我的性格。”心态的温和可能是源于魏文生和“元泰茶业”在这六年里为推广中国的红茶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多很多了。
从2004年在福安市设立“光彩事业茶叶基地”时的艰难起步,到2007年4月组织首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到这年8月在福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西式红茶屋,再到这年12月启动首届“元泰中国红茶节”……这六年里,他用自己的韧性不断地打消家人和朋友对他的
“红茶梦“的疑虑。
他的妻子——曾经反对,如今却是“元泰茶业”代言人的陈安妮女士也曾撰文支持他,“原来我一直反对外子做茶叶生意,……但是也确实深感为什么中国人会立不起自己的红茶品牌?……所以,即便明知是亏本的生意我们也做定了……”
世博会的契机
2007年12月,魏文生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曾坦言——“亏损经营,他还能顶三年,三年后无论结果怎样,但中国红茶历史上一定会有他的名字。”
挽救濒临没落的“坦洋功夫”红茶、整理世界红茶发展史纲、搜齐全国现存的18种红茶……从这个意义上解读魏文生,他和他的 “元泰”确实不应该被中国红茶的复兴之路所遗忘。
外界一直聚焦的“亏损经营”,可能在世博会后得到彻底的改善。“2010年可能还是很艰难的一年,但明年应该会好很多。”魏文生说。
他的判断跟“元泰茶业”即将参展世博会有关。在全球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元泰茶业”的“真爱茶艺队”将以“红茶,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向全世界重新展示中国红茶“辉煌——黯淡——复兴”背后的文化底蕴。《看万国博览,品红茶世界——第四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摄影大赛》也将会在世博会上吸引到足够多的眼球。
据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庭铨估计,整个世博会上的礼品茶将有10个亿左右的市场份额,福建的茶企至少能分到其中的一半蛋糕。
其实,即便没有世博会的这个契机,一直坚持以“让中国的老百姓喝得起茶”的理念,借鉴美国星巴克模式经营的“元泰”红茶屋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商品展会、在全世界设立“元泰茶业”的分公司和经销处、在国内重要的茶叶消费城市设立“元泰”红茶屋……魏文生和他的“元泰茶业”正在一点一点地靠近他们的红茶梦想。
采访手记
魏氏三代的家国情结
不久前,当地电视台的几位记者找到魏文生做“优秀闽商故事”的专访。他婉拒了。“和父亲相比,我现在所做的还太少了。”
魏文生的父亲是东建集团的创始人魏可英先生。改革开放初期,旅居海外的福建籍华侨如过江之鲫涌回故土,其中就可见魏可英先生的身影。贫寒的出身以及坎坷崎岖的海外谋生经历,触发立志回报桑梓的魏可英先生选择了建设家乡中最直观的一种方式——选择了之前他从未有过经验的房地产产业。
“建一批漂亮的房子,改变‘纸褙福州城’的形象”。魏可英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朴素的理想而努力。除了在改造福州旧城面貌上不遗余力外,魏可英先生也曾先后捐资1200万元人民币用于家乡的各类慈善公益事业。“爱国华侨”,魏可英先生当之无愧。
2003年,魏可英先生溘然长逝。作为东建集团接班人的魏文生却在2004年选择了推广中国红茶作为回报桑梓的新方式。中国红茶濒临没落的处境很容易触动这位曾远离大陆却心系故土的游子的内心。“帮扶互补、以富带贫、共同富裕”这是魏文生在从事“元泰茶业”红茶事业中找到的意义。在某种角度上说,魏文生选择红茶生意与父亲当初选择房地产事业相似,可能已经超出谋利的范畴,带有些济世的情怀。
2006年9月,魏文生把他推广中国红茶的公司更名为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元泰”二字来源于魏文生的祖父辈在1914年日本九州创立的元泰洋行,而“一元复始、国泰民安”的取意凸现出厚重的家国情结。
“元泰洋行现在是我的表哥在经营。除了做服装生意外,也在帮我推广中国的红茶文化。”魏文生说总有人喜欢把生意场比做是名利场。所谓“江上千帆争流,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往来。”百年沧桑,经历过名利场上太多百味杂陈和人生无常的魏家人多少已经有些“花开花落两由之”了。
“我会在复兴中国红茶和中国红茶文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魏文生说。
世博会上“中国茶”期待重新定位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ro 2010 Shanghai China)的倒计时正在进入最后的尾声。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个国际性盛会。
已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展示自身智慧和文明结晶的一个巨大舞台。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茶”自然也不愿意错失这个在发源地向全人类又一次重新展示自己风采和底蕴的机会。
本届世博会上,无论是在联合国馆,还是在福建这样产茶大省的展馆中,“中国茶”都将在展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朋自远方来”,请喝杯中国的热茶。这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有大约80家左右的国内茶企前来参展,其中约有一半是来自福建的茶企。除了谋利和运营品牌外,他们更期待着世界能给“中国茶”一个重新的定位。
根据国内学者王铭铭的研究,唐宋之际,茶已是中国的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茶马二元对立和互补关系的友好使者。而随着中国面向世界重心的转移,明清时代的“中国茶”则扮演了中国与欧洲的“白银资本”直接交换关系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上千年对外交流史上起重要媒介作用的“中国茶”,自然不会被以展示全人类文明之花的世博会所遗忘。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中国茶”就没有离开过世博会。在前几届的世博会上,“中国茶”就以“品优价美”被饮茶已蔚然成风的西方世界叹为观止,甚至在1915年中国的“坦洋工夫”和“祁门红茶”就已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伴随着国运的衰微,曾经风靡西方的“中国茶”的命运开始变得悲壮。在蒸汽机和火轮船带来的工业革命大潮中,代表农耕社会文明结晶的“中国茶”,在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中渐渐地滑向边缘。中国红茶的兴衰正是工业革命后西风压倒东风之间悲壮故事的缩影。
16世纪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星村镇采制出的“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起源。红茶于1610年走出国门,远渡欧洲。到了18世纪末,英国社会中无论是过日子的人还是标榜自身品味的人,都已经很难摆脱茶(尤其是红茶)对他们的诱惑时,西方世界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到了“非工业化”的中国。“中国茶”的“国际地位”上升到了顶点。
顶点也意味着自身式微的开始。这种式微的蔓延在1840年鸦片战争和1890年英国立顿红茶公司成立之后开始剧烈地加剧。根据资料显示,以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茶埠——福州茶埠为例,最盛时福州茶埠每年出口70多万担,1890年减少为39万担,1901年只有29万担。1906年的红茶出口比1903年狂泻270%,绿茶下降50%。茶运即国运。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立顿红茶每年的产值也还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左右。
殷殷史鉴。对幽暗背后的钩沉,是为了在未来“中国茶”的复兴时能减少一些反复和波折。1867年,三位穿着绣花旗装、发髻整齐并戴上考究的发簪和珠花的福建少女在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向全世界表演了韵味悠长的中国茶艺。143年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展馆里,类似的表演将会被一幕一幕的不断上演。这并不仅是为了怀旧,在某种意义上它还象征着今天的中国愿意张开双臂与世界人民沟通、交流、欢聚与合作。而与现代世界融合的潮流中,又怎能遗忘“中国茶”呢?(周德庆)
来源:《福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