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珂在店里。
本报记者 何浩源 文/图
设置茶摊,用免费茶水换行人口中的奇闻逸事,是蒲松龄用过的办法,并以此为素材写出了《聊斋志异》。在成都送仙桥头,一位名叫安珂的女子也摆起茶摊,只需要讲一个故事以抵茶钱。近日,安珂将听到的故事汇集成书《无事茶》,以个人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100个有情怀的人和有趣的事。
五年收集一万多个故事
11月6日,记者走进安珂的店,只见门口摆放着一张木桌、两把木椅,桌上放有茶壶、茶杯等各种茶具。郑州女性游客钟玉蓉和黄维慕名而来,她们手捧茶杯,在古筝《静水禅音》的舒缓旋律中,向安珂讲述自己的故事。
早在2015年,安珂就出过一本书叫《以茶换故事》,她俩正是从这本书知道安珂。这次来成都,她们又通过安珂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预约到店里给安珂讲故事。黄维说,网上很多人都说安珂的店是自己在城市里的心灵避风港,所以这次来成都肯定要来看看。
黄维向安珂讲述了自己和丈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分歧。她不同意丈夫为了高考把女儿送去当地最好的小学,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周末时间也大多用在补习班上。“这样我很心疼。”黄维说。
安珂坐在客人对面静静地听,既不问问题,也不打听客人的个人情况,只是把客人讲述的故事默默地记在脑子里,到晚上再用电脑整理出来。像钟玉蓉和黄维这样的客人,小店里每天有五六拨。
从2012年开店到现在,安珂共收集了一万多个故事。
小温暖的聆听者和记录者
安珂是湖北人,以前在一家外资医药企业工作。工作的压力让安珂身心俱疲,却又找不到排解的办法。2012年,安珂来成都旅游,这里良好的城市绿化和舒缓的生活节奏吸引了她,于是她决定留下,在送仙桥开起一间小店卖手工艺品。
刚开店那会儿,正值春天,只要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安珂就坐在门外喝茶晒太阳。每当有路人坐在她旁边休息,她就会给路人泡一杯茶,但是安珂并不希望以此换钱,便让喝茶人讲一个故事给她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倾诉的意愿,我愿意当一个聆听者和一个记录者。”安珂说。
安珂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很多省外甚至居住在国外的人也通过微博或者微信知道了安珂,到成都的时候就会去她的小店坐坐,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安珂听。
谈起写书的初衷,安珂说自己也是被“逼”的,“因为很多人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我需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同时,她自己也希望把这些故事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些故事带来的温暖。
那些故事,很小、很轻但很暖。比如,一场意外的相逢、一个意外的礼物,或者朋友送的一束栀子花。书中最打动安珂的,是一个叫毛浩的朋友,去年从成都出发骑行千里到西藏阿里沱沱河。当地人问他为什么花一个多月辛苦骑行到阿里,毛浩认真地回答:“来沱沱河看夕阳。”毛浩这种不带功利目的,很随性、浪漫的旅行,让安珂很感动。
还有一个叫何其灵的“90后”,他不喜欢维修飞机的工作,凭借对红木的热爱和执着,做了一名木工手艺人,并且创立了自己的木艺品牌。安珂说,这种对自己爱好的尊重,让她动容。
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时候,安珂正在当地旅行,并且距离震中不过30公里。在废墟中,让安珂无法放弃希望的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矫情”的信念——“我不能辜负那些给我讲故事的人和那些也许只有我知道的故事。”从尼泊尔回来后,安珂就开始通过众筹的形式,经得当事人同意,将那些以茶换到的故事出版成书,这就是《以茶换故事》。
这本书出版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安珂用出书赚的钱创办了一个公益画室,让智障、脑瘫等身体有残疾的人在画室里免费学习。“有的顾客只是想过来喝茶,但没有故事讲给我听。”安珂说,这时她就会建议顾客去画室做一天志愿者。
原标题:成都“女蒲松龄”以茶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