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山上仔细听宋天然的介绍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眼下,又到了厦门翔安妙高山上野菊花烂漫的季节。200多亩菊花迎风摇曳,香气扑鼻。销路不愁,种野菊花的村民也跟着笑得香甜。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海拔505米的妙高山,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白色的野菊花盛开怒放,令人心旷神怡。
野菊花不是野生的吗,怎么会种在梯田里呢?原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上的村民便开始人工培植野菊花,让它告别野生野长的日子,收敛了部分野性,成为半野生状态。
山上的200多亩野菊花,有20多亩是妙高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天然种的,其他的则归属于山上的100多户村民。
据介绍,妙高山上的野菊花以花瓣小、花蕊大著称。“精华都集中在花蕊里,当然是花蕊越大越好。”宋天然笑着说。
在田里,记者看到田间伸出一根水管。“你们还把水管铺到这里来啊?”记者不禁好奇。“呵,错了,这是沼液管,用来给地里施肥的。”宋天然说,妙高山上种植的野菊花以沼液作肥,而浇沼液时,会使田里瞬间缺氧,也起到了杀虫的效果,这使得生产出来的菊花告别了农残,实现了生态化生产。
“一亩地可以收两三百斤,也就是一万来块钱了。”宋天然说,现在都市人夜生活长了,比较容易上火,菊花有去火的功效,因此很受欢迎。而对现在山上村民来说,种植野菊花目前还是朝阳产业,比种胡萝卜好赚多了。
“1988年我还在挑柴换米,全村第二穷。现在拉石头上山,我还是自己卸。”宋天然摊开手掌让记者“参观”。记者伸手一摸,掌上的皮硬得像包上一层铁。
宋天然,一米八几的个头,壮实的身体,红亮的脸膛。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把一车饲料拉上山。“如果不是你们来,我现在还要卸饲料。”他亮着大嗓门笑着说。
宋天然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养了1200箱蜜蜂,1200多头猪,种了20多亩野菊花,养了一水库鱼……虽然头衔上挂着总经理,但其实也是一个工人,上山摇蜜,下山拉料,每样活他都干得精通。“工人说我几乎24小时都在劳动。”宋天然憨憨地笑着。
18年前宋天然22岁。“那时我把家里的四五亩地全种了野菊花,但那年收购价格非常不好,一斤才卖了8元钱。”宋天然说,那段日子是他最穷的时候,没饭吃,只能打柴割草去换米换盐。
不甘于贫困,宋天然下山了,到火车站当起搬运工,后来干起了“代办托运”,掘到了事业起步阶段的第一桶金。
1996年,浓厚的家乡情结让宋天然揣着辛苦赚来的钱又回到了山村。然而,还没上小学的儿子得了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慢慢瘫痪在床。
“我家四代单传,这个打击让我一度消沉。”宋天然说,那段时间虽然也搞事业,但根本无心好好打理,整天就想给儿子治病。不过,宋天然还是醒过来了。“现在能有这样的成就,首先还得感谢我儿子。”宋天然一扫刚才的阴郁。他说,为了忘掉儿子的事,他开始养蜂,因为养蜂时要全神贯注,一走神就有可能被蜂蜇。
从养蜂开始,宋天然的事业又有了起色,但他不敢让自己闲着:“我怕闲下来又会为儿子的事伤心,所以逼自己把时间排得满满的。”
几年后,宋天然才把儿子的事看开,扫清了心中的阴影。“既然看开了,现在为什么还这么‘拼命’呢?”记者问道。“事业心使然吧,另一方面,我也想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宋天然说。
现在,宋天然已加入第二批“翔安青年创业直通车”,翔安信用社也为他提供了10万元贷款,支持他的继续创业计划,而此前,该信用社已先后为他提供了30万元贷款。
下一步,宋天然想扩大养猪场的规模,而此前,他就已经在养猪场里实现了循环经济,就连家里用的电都是沼气发电而来的。“明年我要争取能养到4000头猪,而且要给猪场安上塑钢门,贴上瓷砖,让人家来了看不出这里是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