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宁德:三都良港与茶叶贸易
2013-07-21 14:21: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643次 评论:0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主要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1604年我国茶叶就首次销往荷兰。

蕉城区三都澳,自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八日成立“福海关”,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赢得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和昌盛。半个多世纪中,这个对外通商口岸,以茶为最大特征,使这一输出港口闪烁着世界良港的勃勃英姿。

当时,三都澳出口的工夫红茶多销英、俄及欧洲各国,绿茶销往我国华东、华北、东北等地,白茶多输往港澳等地。在“福海关”存在的50多年中,茶叶贸易,经历了4次兴衰历程:第一次是1899-1914年;第二次是1915-1922年;第三次是1923-1930;第四次是1931-1949年。许多年份,茶叶出口量占全省输出总量的半数以上,最高年份是1923年达142829担。

闽东在福建产茶历史属最悠久,名茶辈出,茶类繁多,品质优异。早在唐朝中叶始制茶。宁德建县前(933)西乡(今洋中一带)天山茶区就采造“腊面”贡茶;明代有源于唐朝的宁德天山茶(含支提茶、贡品“芽茶”),福鼎“太姥绿雪芽”等名茶;清后期又有“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等名品。可谓茶区古老,名品源远流长。

由于地理环境上优势,使这里成为闽东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天山茶原产地蕉城区洋中镇章后、际头一带山区有一条古大道,系宁德沿海通往古田、建州(现南平地区)的必经之路,大大地便利了茶叶输出。清代闽东茶叶进入全盛时期,茶叶为当地最大宗的经济作物及出口商品,成为福建的大茶区。闽东自海运开禁后,大大便利了对内、对外贸易,促进了茶叶的更大发展。1988年,闽东各县茶叶汇集于三都澳年产计达30万箱(折15万担)。抗战时,产茶占当时全省70%,新中国成立前尚占67%左右。可见,三都澳四周的闽东茶区,为三都澳出口茶叶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货品。

与此同时,作为三都澳福海关所在地的蕉城,其茶叶产制贸易情况更非同一般。据文献记载:天山茶的前身“支提茶”在明代前已负盛名,清时名列闽东榜首。清后期,由于三都海上交通发达,福州花茶的兴起,“支提”名茶供不应求,天山茶区采制大量绿茶输出国内外,从此,“天山绿茶”得以扬名,蜚声中外。

1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欧洲多国“茶”发音源自闽茶发音 下一篇解读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