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国茶叶品牌的培育与展望(一)
2010-04-18 03:20:36 来源:食品商务网 作者:甄 妙 【 】 浏览:14956次 评论:0
 
    著名经济学家艾丰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综观目前能够畅行世界的著名茶叶品牌中,尚见不到来自中国的,这不但与中国茶业的悠久历史和现实地位极不相称,更是制约中国茶业发展与进步的瓶颈。

    目前,中国茶产业的现状是茶叶年产值约为七十亿元,勉强能够称得上的茶企业大约有六七万家,其余大量遍布于产茶区的个体小茶厂。这些个体小茶厂的特点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设备落后,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且不说这些个体小茶厂,就算在国内能够称得上具备规模的茶企业,相比于国际上产茶大国的茶企业,无论是规模、管理、营销,到品牌的培育和国际知名度,我们的差距都是巨大的。这样,就使得我国生产的茶品在国际上几乎没有竞争的可能。

    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一至二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价还要低百分之二十。被称为世界第一品牌的英国联合利华“立顿”茶,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反观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茶叶产品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却只有百分之六。(实际上世界许多国家对于中国的绿茶几乎是知之甚少,多数还是红茶,这里有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在有的国家基本是喝凉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茶产业特性,普遍存在的“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生产经营体系还将长时期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粗放型生产与日益规范的市场行为规则之间的矛盾等,还将长期制约着涉及千家万户农民茶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名品鼎鼎有名,影响深远。但是,以今天的市场经济衡量之,则被有关专家形象的比喻为“有姓无名”。所谓“有姓”,指的是有名品,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等;“无名”则是指这些知名的历史名品没有做大市场,更没有成为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能够代表中国茶叶的著名品牌。因此,中国茶业在做茶叶市场、做茶叶品牌方面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与国际上成功的茶业大国相比,中国茶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过了近十年的磨砺和发展,可喜的是上到国家领导,下到广大茶人,已经认识到做市场、做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例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将历史上有名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作为国礼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此一来,这些传统的茶叶名品就自然有了新的现代内涵,那就是能够代表中国极品茶叶的品牌。同时,无形当中,世人也自然可以理解为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代言的中国茶著名品牌,必将迅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这就大大缩短了著名品牌市场化的周期和时间。

    品牌是一个商品深入人心的通行证,没有品牌的商品是很难融入市场的,甚至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的。中国的茶叶企业家们不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做大品牌的重要性,而且要脚踏实地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诸如茶叶产品的精制加工、保质储存、运输配送、包装设计、经营销售、信息采集与决策等等。

    以前,中国的茶叶产品,尤其是专营茶叶企业的产品年年不变,卖的是茶叶,说的也是茶叶的好坏,争论的还是产地的真假,好像除了茶叶的等级和产地就没有了其他的卖点了。当然,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茶产业也在进步。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在茶叶经营中,对于饮茶理念、健康理念、包装理念、营销策略、服务策略、渠道管控、终端区隔等等,已经能够初步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究其根源是茶叶行业绝对不是封闭的行业,它融会了国内外的、各个行业的优长与优势,形成了国内外的初步接轨。地区性的大型茶叶企业在整合资源上,也逐步取得进步,有的已经脱颖而出。例如大益、八马、六安等。他们的产品品牌已经被国内外业界所初步认识,其中有的企业产品还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友人。

    中国茶界茶人做国际品牌的尝试与成就

    品牌国际化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国茶叶品牌的成功与否,同样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过程。本来,中国茶界的一些人士,满怀希望地欲借奥运东风让中国茶火一把,甚至企望能够因此造就出中国茶的国际著名品牌。他们认为,这个想法是有历史依据的。想当年,日本借助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把日本食品寿司推向了世界。而韩国借助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又把韩国的泡菜销售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直到今天,韩国的泡菜每年都有4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有人提出,作为国饮的茶叶何不借着北京奥运会走向世界?拿韩国泡菜、日本寿司来比本身就不具有可比性,有人认为,奥运会无疑是中国茶获得世界认可的一个大好机会,号召中国茶叶界向29届奥运会进军,是中国茶叶界对于奥运会运行规则了解少的缘故。

6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茶叶 品牌 培育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我国茶叶出口要避免恶性竞争和自.. 下一篇茶产业期待多元化消费空间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 本站内容除标明来源“中华茶派”外,其余均来自于网络或其他媒体
  • 如存在版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 所有标明来源于“中华茶派网”的图文,严禁转载或外链
  • 中华茶派网 ©2006~2009
  • Powered by Qibosoft v7.0Final
  • QQ:136211321 电话:0753-6220812 18033290812
  • E_mail:admin@teapie.com 主办:中华茶派茶友会
  • 运营:观心斋茶文化传播工作室 技术支持:深山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