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我国茶叶
2013-10-18 09:42: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06次 评论:0

去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茶产业还不发达主要是因为太分散,全国多数茶农还是家庭作坊似的,大茶园少,并且和中国土地政策有关。这个问题在我国茶叶由名茶向名牌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我国茶叶自从1 984年放开经营以来,茶叶生产经营分散问题就一直是困扰中国茶叶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茶叶放开后,大多数茶园承包给农户,我国原有的国有或者集体管理和生产体制几乎全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工方式。这种分

散的生产模式同样传递到茶叶市场经营上,有七万多家,甚至更多规模不等的企业分割干亿茶叶市场上。我国茶叶生产和经营“碎片化”已经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

■劳动效率低

在我国,茶叶是绝对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茶叶采摘、加工和销售,都给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从业人员众多,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1 2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20.2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

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

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茶叶发展并没有因为这种分散而受到影响,相反的是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201 1年,我国茶叶产量达到了162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39%。取得这个辉煌成绩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年,我国茶叶是由名优茶主导下,以内销市场为主

的发展模式。名茶从采摘、到加工,主要是依靠手工来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在发展初期较好适应了名优茶发展要求,也掩盖了茶叶过度分散这一问题。但是,这种缺少有效组织并且在低效率下运行中国茶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茶叶企业向规模化以及品牌化发展道路的

要求。

首先暴露的是劳动力问题。在发达地区的浙江最早开始遇到采工荒,大量茶叶由于缺少采摘工人而被弃采。现在不仅发达地区有这个问题,而且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同样遇到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这种过度依靠手工的生产

方式将更严重的用工矛盾。

其次是产品的安全性问题。由于茶农是分散经营,茶农在管理茶园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导致茶农在茶叶用药上存在随意性,这也是我国茶叶农残问题得不到根除的主要原因。

第三就是很难实现规模量产。由于名茶生产主要依靠手工采摘和制作,茶农采摘标准上差异以及掌握炒制技术上水平高低,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上差异。虽然这几年名优茶炒制,尤其扁形茶的机械成套炒制设备技术有很大提高,并且开始投入到名茶的加工制作中,但在整个名优茶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还是不高。

具有良好电脑使用习惯的人,在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碎片整理来提高电脑运行效率。中国茶叶的“碎片化”同样存在整理的机会,企业如果能够率先通过组织创新来提高茶叶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就会在市场中赢得先机。在现有的土地政策下,中

国茶叶可以学习台湾和日本在解决生产分散上取得的经验,通过组建茶农合作组织来把分散茶农转变成生产经营的统一体,统一协调组织内部成员生产经营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地方这种整理已经开始,例如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规范茶农茶园管理行为,并

通过专业服务,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一些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茶农建立契约关系,按照公司制订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工;通过建立茶叶交易市场,为分散茶农提供统一的茶青和毛茶交易场所等。下一步,这种整理机会还存在茶叶经营渠道。

2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文化强国,茶道先行 下一篇普洱茶膏香气的生成“路径”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