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的技术优势和原理分析
2013-10-18 09:37: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70次 评论:0

安徽池州市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前期高档鲜叶一般都制作扁直形茶叶,但影响扁直形茶叶制作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过去使用的硬质加压棒产生的噪音大,茶叶碎末多,叶底破损严重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对加压棒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硬棒子改成软棒子,选择经济、环保、无味无染色的白棉布和可以食用的大米做材料,不影响茶叶的天然品质,经过试验研究形成了“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

一、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的优势

1.制作茶叶时噪音小

由于“米棒子”比木棒子等其他棒子柔软,与理条机槽内壁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小。

2.对机械的损伤小

也是因米棒子柔软,而其他棒子硬,理条机摆动时,硬棒子与理条机内壁碰撞,对理条机内壁损伤较大。

3.碎茶率低

理条机摆动时,茶叶在理条机内壁和硬棒子两个硬物之间夹击造成的茶叶破碎就多,米棒子柔软,碎茶率就低。

4.茶叶冲泡时叶底破损少,完整度好

5.成本低

制作一根“米棒子”的成本约2元钱,且到茶季结束时可以将米倒出来食用或给家禽食用,不会浪费,而制作一根木棒子的木匠工资要10多元钱。

6.米棒子不受变形影响

因为米棒子本身就是柔软的,而木棒子受热易变形弯曲,变形弯曲后的木棒子就不能使用了。

7.米棒子放入理条机振动槽的时间比较宽松

米棒子具备既能将茶条理直又能将茶条压扁的双重效果,在茶条未理直前即可放入理条机振动槽,时间比较宽松,操作比较方便。而硬棒子放人理条机振动槽时间要求较严格,须待槽内茶条受热柔软且理直后才能放入硬棒子,取出硬棒子也受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果取棒子不及时,会造成更多的碎末,技术性比较强,茶农难以掌握。

二、原理分析

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是将制茶原理、机械原理和力学原理有机结合。

1.将机械原理与力学原理相结合

理条机或多用机来回摆动时,带动槽中茶条和棒子摆动,棒子由于惯性作用来回挤压槽的内壁,茶条处于槽的内壁和棒子之间,而茶条的分布是不完全均匀的,槽的内壁是硬的,如果用硬棒子挤压茶条,茶条厚的位置能受到压力,茶条薄的位置就受不到压力,受力不均匀,压扁效果差。而柔软的米棒子,可以随惯性而弯曲,在茶条薄的位置也能受到压力,能均匀地挤压茶条,压扁效果好。

2.将制茶原理与力学原理相结合

茶叶做形时,茶条在放人理条机槽中的硬度变化过程是,先由硬受热变软,再受热失水干燥逐渐变硬,如果硬棒子过早放入槽中,在茶条硬的时候将茶条打成碎末,在茶条软的时候将茶条打结成粑,形状难看,硬棒子不能过早放入理条机槽中。

由于米棒子相对松抛,可以缓冲压力,不易将茶条打碎,产生的碎末较少,可以稍早一点放入理条机或多用机的槽中,既能起到理条又能起到压扁的效果。

3.将制茶原理、机构原理和力学原理有机结合

在扁直形茶叶做形时,槽中温度、茶叶多少、放入加压棒的时间、理条机摆动速度、棒子的质量和粗度都有一套完整的经验数值,而米棒子相对于硬棒子来说,对于这些数值要求比较宽松,便于操作,因此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倍受茶叶制作人员欢迎。经过多次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的最佳数据,对池州市的九华佛茶、东至云尖、天鹅云尖等扁直形茶叶制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相对于硬棒子的最明显表现是碎茶率降低,叶底较完整。为了检验两种棒子在做形压扁时产生茶叶碎末的具体数据,笔者等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在不同的茶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是:一般制作100kg九华佛茶,用木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为5kg左右,而用米棒子压扁的茶叶碎末为2.5kg左右,少损失2.5kg,池州去年的九华佛茶均价是每公斤1000元以上,这样用米棒子制作九华佛茶每100kg可以增收2500元以上,池州每年生产九华佛茶、东至云尖等扁直形茶叶在300t左右,可增收750万元。

2.社会效益

池州市应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从2009年开始已经逐渐推广,目前使用这种技术制作扁直形茶叶的有安池茶叶公司、马坑源口有机茶合作社、天鹅茶业、梅村茶叶合作社和棠溪山寨茶厂等,应用这种技术,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全市茶叶制作技术水平和茶叶品质,增强池州市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生态效益

应用米棒子制作扁直形茶叶技术的优势之一是茶叶加工车间噪音低,改善了车间环境,有利于车间工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使用木棒子必须砍伐树木,破坏环境。而米棒子可以循环使用,到茶季结束时可以将米倒出来食用或给家禽食用,不会浪费,相对于木棒子来说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雪水云绿茶机制工艺的改进与提高 下一篇茶树新品种“平湖早”选育研究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