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熟日报记者 张绿漪
“区别于其他地方通过扩产、增加品种寻求增效的做法,常熟地产茶致力于打造高档品牌。‘标准化生产’、‘林茶间作’、‘公司化运作’无疑是有效的竞争砝码,为全省小规模精品农业发展作出了示范。”不久前,在本市举行的省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验收会上,省茶叶协会会长徐德良这样评价。
标准化体系
规范生产过程
较之无公害茶和绿色茶,有机茶生产要求更高,严格的标准化操作让问题迎刃而解。市质检局标准化科科长汤劲松告诉记者,通过三年建设,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示范区绝大部分茶叶都达到有机茶标准。
目前,剑门绿茶、虞山绿茶和海虞茶叶有限公司承担示范区种植任务,有机茶林茶间作面积2000多亩。通过建立有机茶标准化生产体系,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生产资料、种苗统一供应,技术标准完全一致,生产投入品以及加工销售情况都有记录,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示范区还设立大气、水及土壤状况等多个跟踪监测点,市农委对田间生产档案及农业投入品进行不定期抽检,严控有机茶农残含量。
林茶间作
亮出地方特色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林茶间作已成为本市地产茶独特的种植招牌,而林茶间作也正是做精有机茶的重要基础。“茶树与木草植物间作可以调节茶园光、温、水、大气状况,改善茶园小气候。”农艺师陆建阳告诉记者,示范区800多亩林木对茶园群落环境改善明显,对病虫害抑制也有一定作用,近年来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很快。海虞茶叶有限公司三年来投入45万元扩大茶叶种植基地的林树面积,种植香樟、广玉兰等9000棵。陆建阳说:“土壤、大气环境监测点的结果显示,目前这个基地已达到有机绿茶生产标准。”
公司化运作
推动规模发展
在省内不少地区,茶叶种植都分散在各家各户,再卖给茶叶公司进行加工销售。这样容易导致茶叶生产无人监督、设备更新换代慢、茶农利润不高。常熟茶业及早辟出蹊径,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都由茶厂统一进行公司化运作。
早春是新茶采摘的最佳期,但晚霜冻害频发却危及茶叶生产。为此,示范区投资20万元增添防冻防霜设备,保证白茶、碧螺春等高档茶叶质量,并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640亩有机茶园的滴管灌溉及配套设施建设。
示范区注重调整优化茶园品种结构,并通过设备改良、工艺改进来提升茶叶品质。不久前,300亩优质无性系良种茶园完成拓植、改植。示范区还投资150万元,完成了有机茶加工设备及环境改造,新建恒温冷库5个,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
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常熟地产茶生产面临增收瓶颈。7年前,剑门绿茶成为全省首个有机食品绿茶,但产量有限。目前,市场上有机茶比常规茶销售价高50%以上。常熟茶业瞄准商机,近两年将有机茶面积增至2000亩,七成以上茶叶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茶年产量达到60吨,茶叶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