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了,喝茶成了一种习惯,一日可无食,一日不可无茶。那种依赖,仿如相濡以沫的伙伴,不弃不离,日日相陪,无论你痛苦寂寞还是快乐兴奋,它都默默地与你分享。如果把人生和茶连在一起,可以说,人在茶中思考,心境在茶中得到升华和净宁。从这一点上来讲,我想,茶道与禅之间是有一定相通的。
喝了很多年的茶,虽然对茶特别是名茶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中国十大名茶杭州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太湖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特性品质虽能如数家珍,但能有幸品尝一二,也只不过以所居地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舒城小兰花居多,且亦是普品,实在是不能与元人虞集的“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同日而语。
因爱喝茶,便有了茶人的通病。一俟每年的春天,便翘盼新茶上市;偶到江南出差,又逢春天之际,总耐不住驮上大包小筒的茶叶回归——即使上当受骗,也不改购茶心切的初衷。购茶不知存茶,往往到了夏天,打开塑料袋或者茶叶筒来,根根纤丽的绿茶早已变成了黄脸婆,实在是叫人三分怜惜七分儿愁。后来向好茶之人请教,方知爱茶也有诀窍;兴之所至,茶人还会表演茶道,从净手打坐,到选用茶具,到三斟四饮,到游龙戏珠……如此讲究,真是应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叫人看了瞠目结舌,方知“山外有山楼外楼”,自己对茶的理解只是蜻蜓点水,皮毛而已。
大凡喝茶的人,通常对茶具是有一定讲究的。比如我先生,常年在家捧喝的茶具,不是循规蹈矩的茶杯,而是一尊壶盖上卧一老猴(此人属相)产自江西景德镇的紫陶茶壶;人嘴对壶嘴,滋滋溜溜极有兴味。我最梦寐的是拥有一只地道的陶茶杯。去年出差,从外地千辛万苦地觅回一只,置在案边还无二日,就落在地上香消玉殒。初次到福建探望婆母,才发现南方喝茶的器具和咱北方大不相同:炎炎夏日,待客的茶具居然是酒盅般大小的茶盅,慢斟细饮,根本解不了焦渴。后来才知道,大杯地喝茶,那叫牛饮;而浅浅地斟,慢慢地啜,才叫品。
夏日,和女友跣足坐在铺满阳光的地板上喝茶。女友忽然问道:什么叫茶道?我的脑海里立刻就出现了茶人作茶时庄重的神情、繁复的手势以及——我摇摇头,那些表面上的东西都不能是茶道。我以为,茶道、瑜伽、禅最大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对事物的纯化,拥有一颗简单的心。想起宋人陆游的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茶喝到了极致,就有了追求心灵自由、静寂和融的意境;而茅屋青竹、黄菊绿茶,就成了安贫乐道者崇尚的简单生活。正如冰心说的: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了。我想,茶道的根本实质也许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