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国的饮茶方式(下)
2013-07-21 15:58: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508次 评论:0

在南宋大酒楼还有另一种点送茶。食客登楼就座,便有跑堂的"提瓶献茗",待以上礼,别具一格的是盏中加入时令鲜花,以增茶香,称之为"点花茶"。

点送茶是茶道与民俗的结合,颇富民间色彩。宋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浮浪子弟一方面继承唐代的品饮艺术,但另一方面却抛弃了唐代茶道基本精神,将饮茶变成了玩茶,分茶、斗茶便是他们百无聊赖的创造。

分茶游戏始于北宋末年,蔡京着《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一件事: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癸巳,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宴会之上徽宗露了一手:令近侍取茶具,亲自煮水煎茶,注汤击拂,其手法妙在不同于一般点茶,盏面乳白色,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

这便是古怪刁钻的分茶游戏。要求击拂后盏面的汤纹水脉的线条、多彩的茶汤色调、富变化的袅袅热气,经茶人臆想,组合成一幅幅朦胧画面,状若山水云雾,状若花鸟虫鱼,状若林荫草舍……称之为"水丹青"。据说僧人福全最擅此道,他甚至能将茶汤幻成一句诗,若同时点四盏,便得四句诗,并连贯成一首绝句。这位分茶能手颇有名气,常有施主请求他表演,以一饱眼福。福全骄矜自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这位僧人自视甚高,竟不把茶神陆羽往眼里瞧。社会风气如此,也难怪这位和尚自吹自擂。

宋代诗人咏分茶游戏的诗句有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低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杨万里的《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写的最生动传神,诗曰: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声,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宋人不满足于实实在在的煮水、击拂,而将茶事升华为一种奇特的不可思议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从茶事中"分"出一个未载入艺术史册的艺术门类。显上人就是当时颇有造诣的"分茶艺术家",巧手击拂,竟在盏面形成这样的画面:高天行云,飘飘浮浮,游离不定;万木萧索,江影幻变,不可捉摸。倾瓶点茶,线条潇洒,盏面又如现狂草,字体雄健遒劲。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茶画",有如今之抽象画,却昙花一现;有如今之朦胧诗,却无法印成铅字。宋人游戏人生并不足取,但他们对艺术的灵性令人佩服。或许他们缺乏唐代艺术家的大气派,但丰富的想象力及细腻的艺术感觉并不逊于前人。

分茶或许过于雅奥,在宋代并不普及。蔚为全社会风尚的是斗茶。

斗茶又叫"茗战"、"点茶"、"点试",是茶事中的"兢技项目"。主要比赛煎茶、点茶和击拂之后的效果:一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面以鲜白为上,象白米粥冷凝成块后表面的形态和色泽为佳,称之为"冷粥面"。茶末在茶汤面分布均匀,形成"粥面粟纹";二比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有无水痕。汤花紧贴盏壁而散退叫"咬盏",不佳;汤在散退后在盏壁留下水痕的叫"云脚涣乱",亦不佳。两条标准以第二条为最重要。比赛规则一般是三局二胜,谁水痕先出现便叫输了"一水"。苏东坡有诗云:"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谁争先。"另有附加标准,是比较茶汤的色、香、味。色尚纯白、青白、灰白、黄白次之。为了便于较色,茶盏流行色以黑为佳,普遍使用的是黑色兔毫建盏。

描写斗茶的诗作如北宋晁冲之的"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一方面慨叹世风日下,一方面又欲罢不能而随波逐流,在《陆元钧宰寄日注茶》写道:"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大文豪苏东坡倒乐此不疲,《西江月》一词吟道: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经苏东坡这么一美化,斗茶倒成颇有诗意的雅事。

斗茶源于前朝,兴于宋代,究其原因:一由于宋代城市经济发达,丰裕的物质生活刺激了人们对茶艺的进一步探索,于是茶道社会化、大众化,并成为一门娱乐艺术。斗茶传入日本,日本僧人去其游戏人生的一面,赋予庄重严肃的主题。重新设计近乎罗嗦的程序,从而改造成今之日本茶道。在本书前面已论及。再者,宋代政治不重开放,而重"内修",治国的重心着眼于国门内之事。虽有外患内乱,大部分时间是"太平年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安而忘危,连皇帝宋徽宗也有闲心着《大观茶论》,以品茶为乐,何况一般庶民百姓?所以,当时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下至浮浪歌儿、市井小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

点送茶、分茶、斗茶在宋代兴盛,风光了二、三百年。宋亡于元,蒙古族入主中原,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虽未能取代中原的农业文化,但已如洪水猛兽在中原大地冲击扫荡一番。蒙古人也要饮茶,但那因为吃了牛羊肉片,要用熬煮得发苦的茶汁化食去腥膻,并不解茶道,对斗茶之类的游戏更不感冒。皇帝忽必烈不欣赏,茶道自然遭到冷落。到明朝烹茶由煎茶变成冲茶,斗茶之类游戏随之消逝。茶宴·茶话·茶会以上三者皆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的聚饮方式。茶宴源于魏晋,兴于唐代,重在宴请;茶话是品茗清谈,重在一个"谈"字,或叫"闲聊";茶会是以茶聚会,重在社交;茶话会是后二者的结合,今已风行全国,并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茶之一德是可联络感情,表达敬意,久而久之,这一品质演化为煎茶待客的习俗。

据传,宋神宗初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光临某寺,老和尚不认识,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暄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苏东坡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再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东坡借汤下面挥联讥之,联曰: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东坡将老和尚大大奚落一番,并留下这千古名联。说句公道话,老和尚于礼节上并无大错。佛门实乃清静之地,你来我往,对所有人一概待为上宾,敬奉香茶,大概谁也无此耐心,寺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香茶。只是老和尚倒楣,撞在苏东坡手里,落下千古笑柄。

这副楹联也说明,在中国,待客以茶为上,若不想一视同仁,可在茶品上别亲疏贵贱。陌路之人,讨得一杯粗茶水,也算对方尽了地主之谊。

若约佳宾聚饮,茶宴是最好形式。

茶宴起于何时?有人认为,当上推至三国,吴主孙皓宴请满朝文武,对大臣韦曜"开后门":"密赐茶

5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欧阳修的茶诗茶文 下一篇中国的饮茶方式(中)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