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技术能手林瑞祥与茶结缘
2013-07-21 11:02:4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36次 评论:0

茶的品种很多,单是乌龙茶就有几十种,但是,只凭一看二闻三泡,他就能辨别出每种茶的品种,说出采摘的时间、出茶的地点,判断出生长的海拔高度,看出是新丛还是老丛。昨天上午,记者亲眼观看了他辨茶的过程。漳州茶厂工作人员随意拿出几个茶样,然后开始冲泡,再随机挑选让其品尝,结果他都能非常准确地辨别出每种茶的品种。

这位评茶师叫林瑞祥,现任高级评茶师。近日,他在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被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1984年8月,林瑞祥从宁德地区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漳州茶厂工作,便迷上了茶。为了学习茶叶的初制工艺,林瑞祥走遍漳州市所有的茶区。他走过一村又一村,爬过一山又一山。渴了,他喝下山涧的清泉;累了,就在树下打个盹;饿了,就嚼嚼自己准备的饼干。他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讨教采茶的时间、季节、茶山茶质的差异,向当地老茶人学习传统手工制茶技术,和同行的朋友共同品茶、讨论不同地域人群对茶味和口感的喜好。

回忆起这段日子,林瑞祥感慨良多。林瑞祥说,那时在茶农家里,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制茶工艺,制茶靠的是经验,当日气候、茶青品质的因素影响着茶叶的品质,传统手工制茶,要随时跟踪观察茶叶的变化。最辛苦的是夜晚进行的“做青”,一个晚上要摇青四次,从摇青、捻青到杀青,每个过程没有固定的时间,全靠对茶青察颜观色而行事,所以通宵达旦是常事。提起印象最深的事情,还是1984年初到长泰枋洋茶厂跟着林春太老师傅学传统工艺的经历,在林老师傅的严格要求下,光是“晒青”这一道工序,林瑞祥就得在烈日下不停地半蹲着上下翻茶,以便茶青能均匀地接受日照,累得他腰酸背痛,腿都肿了,站都站不起来。在经验丰富的老茶农的悉心指导下,林瑞祥很快掌握了制茶工艺。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一种清香型的“生茶”开始得到人们的宠爱。“生茶”采取高温杀青的方法,保持茶叶的自然鲜绿,开水冲泡下去,青绿的茶干即刻变为舒展开的翠绿的叶片,十分好看。与传统茶相比,“生茶”茶汤淡绿,没有火香和熟香的口感,虽口味稍淡,却是清纯甘洌,入口宜人。林瑞祥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在乌龙茶初制工艺上进行大胆革新,通过对空调机、抽湿机在乌龙茶做青工艺上的应用,终于制作出清香型的乌龙茶,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推广茶叶新品种,2001年至2005年间,林瑞祥多次从省茶科所调来金观音、黄观音、丹桂等新优品种苗穗培育种。由于金观音具有适合南方的耐湿的特性,种植管理都比铁观音容易,采摘期也比铁观音提前了一星期,做出来的茶叶花香高、味醇厚,品质甚至优于铁观音,2005年,漳州茶区兴起种植金观音的热潮,华安、南靖、平和、长泰等地种植金观音面积达3000多亩。

林瑞祥深知自己今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爱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从事茶产业;因为爱茶,他才不辞辛苦钻研茶艺;因为爱茶,他决心要把好茶介绍给与茶有缘的人。1997年以来,华安、南靖、平和等县举办茶王赛,都邀请林瑞祥担任初评的主评、复评的评委。

林瑞祥认为,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茶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和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更要有一颗热爱茶叶行业、贴近土地和茶农的心。对待每一杯茶,要用一颗公正的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审评,因为他知道,每一杯茶都饱含着茶农风餐露宿、日夜操劳之苦。

2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刘国英:为茶穷其一生 下一篇陈玉汉:四明山上三十年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