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历史记载 中国乃茶道之源
馆主:于老,中国茶道历史源远流长,但现今很多茶客却对此了解甚少,今天就请您给众位茶友上一堂“茶道”课吧。
于观亭:确实,中国茶道是世界茶道之源,日、韩等国的茶道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说起对茶道的贡献,就要提到三个人。第一位是历史上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与定义的人,唐人皎然,他的提法对世界茶道史具有创世之功。他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曾这样写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还在同一道诗中提出品茶的三种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第二位,就是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他是中国茶道的奠基者,所撰《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中唐时期《封氏闻见记》就有记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之论指的就是陆羽的《茶经》。
第三位就是明代的张源,其所著《茶录》的最后一章专门讲述“茶道”,并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等观念。
唐代之后 茶道渐走下坡路
馆主:这三位古人对茶道的论述确实十分精辟,那么中国茶道由盛及衰,其发展道路是否经历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曲折坎坷?
于观亭:茶道的鼎盛时期在大唐盛世,而后一直在走下坡路。茶道的真谛是通过品茶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大唐茶道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如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曾这样写道:一碗入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道境界立刻跃然纸上,浮现眼前。
宋代开始,茶道渐向技艺性发展,比如,宋人创造出一种叫做“分茶”的技艺,在击拂过程中汤花泛起时,高手可令汤面幻化生出各种各样的图像,如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但对茶道精神层面的内涵感知,却较唐代略逊一筹,因此有人讥称,宋人把喝茶变成“玩茶”。
元朝时期,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人的饮茶意趣也渐趋简约。
明代,由于朱元璋是平民出身,反对奢侈繁琐,便一改宋元时代上贡上龙团茶的旧制,停止制造团饼茶。这对于茶道传承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清代及民国时期,由于国运衰落,战乱不断,中国茶道渐渐走向衰落。
茶道现状 中国茶有“艺”无“道”
馆主:目前,全国各地的茶馆越开越多,仅北京地区就有茶馆8000多家。茶客还可以在馆内欣赏茶艺表演等节目。那么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于观亭:现在茶馆业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三大支柱(传统茶产业、茶饮料、茶馆)之一,全国产值已达到300多亿,对促进茶经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茶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茶艺是从台湾传到大陆,大陆最早的一家茶艺馆在1995才开张。由于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不懂茶的人也开始经营茶艺馆,导致一些错误的饮茶观念慢慢流行开来,最明显的莫过于洗茶。首先洗茶会将茶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茶精华洗掉;其次,这是对客不敬,认为茶不好,不干净;最后,一些茶友认为这样可以洗掉农药残留。其实现在茶叶农药残留已经很少,即便有农药残留,那也不是通过洗茶就能洗掉的。另外,洗茶还对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比如一些日本人就认为中国茶不干净,所以才洗茶。
馆主:您刚提到的茶艺,与茶道有何区别?目前中国茶道的发展如何?
于观亭: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而茶道主要表现在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茶艺是茶道的必要前提,茶道通过茶艺表现出来。目前来说,中国还没有真正的茶道,只能说是茶艺。但茶艺表演商业化较浓,一些茶艺小姐在表演时蹦蹦跳跳,动作造作,牵强附会,根本没有上升到茶道的意境。在2008年“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中的茶艺表演,中国方面就表演了长嘴壶项目,但是一看就与日本茶道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国茶道,就如同中国国粹京剧;而现在的茶艺表演就如同东北“二人转”,仅仅是一项娱乐罢了。
与时俱进 低碳理念融入大唐茶道
馆主:刚刚您提到中国茶道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如人意,那么您对中国茶道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于观亭:中国茶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唐茶道。新中国成立已经60周年,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盛世辉煌时期。茶道所提倡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等理念与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发展和提倡新大唐茶道是时代的必然。我现在应北京茶业协会和二商集团的邀请,正在为筹建北京茶业博物馆做前期准备工作,而建立大唐茶道分馆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馆主:那么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您所提倡的新大唐茶道是否也会融入一些新理念?
于观亭:当然要有新理念,但都是基于大唐茶道的框架之上,比如现在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低碳”理念融入大唐茶道,因为茶产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我们也要让人们知道,喝茶也是对“低碳”的支持。
馆主点评
混迹茶界也有一段时间了,却对大唐茶道知之甚少,愧也。聆听于老一番述说,小生受益匪浅:今世人为琐事心浮气躁,匆匆来、匆匆去,一天下来,劳累甚多。其实,偶尔拿出一些时间,泡上一盏清茶,一饮再品,未尝不是平生美事。我等皆为凡辈,尚达不到“三饮得道”境界,但能借此放飞心情,不亦快哉?
c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