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一片小绿叶托起致富路
2013-07-21 09:38:03 来源: 作者: 【 】 浏览:421次 评论:0

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达10年之久的陶少华今年5月在上犹县承包经营一个废弃多年的茶园。茶园周边有100多亩荒坡,他请人翻耕后准备全部栽种茶树。陶少华与当地茶叶协会签订了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协议。他说,过去因为没有注册商标,茶叶销量少,价格上不去;如今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再担心茶叶卖不出去了。

在上犹县,像陶少华这样利用商标拓宽茶叶销路、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的老板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使用企业自己的注册商标,有的使用茶叶协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个别的还在产品外包装上同时使用这两种商标。这是上犹县工商局下大力气实施商标兴茶工程后出现的新气象。

作为全国产茶重点县,上犹县山多,茶园也多,30万人口中茶农有4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茶叶品牌结构单一,价格低。始于唐朝而盛于明朝的这一传统产业,没能成为当地富民的支柱产业。“在家辛苦种茶一年,不如外出卖茶一月。”在福建从事茶叶销售达5年之久的张守民谈起以前的情景,一脸无奈地说。高中毕业后,张守民跟着父亲种了两年茶,一年的收入除去雇工工资和生产投资,所剩无几,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弃农经商。

3年前的上犹县,粗放经营的茶园至少占36%,约8%被抛荒,另有30%的宜茶山坡被闲置。

面对传统产业逐步萎缩的情况,上犹县工商局以扶持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商标兴茶战略实施。该局引导企业打造精品茶园,提升商标信誉,并帮助当地茶叶协会成功注册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供会员单位使用;鼓励商标所有人开展争创驰名商标、着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活动。

该局的积极努力,换来了茶农们的一张张笑脸。截至目前,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有注册商标27件,其中3件着名商标、4件知名商标。这些“兄弟商标”像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为上犹茶叶进入外地市场开辟了道路。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包茶叶同时使用两种商标(企业自己的注册商标和茶叶协会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现象,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母子商标”并肩作战。

“如今买什么都认牌子,茶叶也一样,没有商标人家不信。瞧!这种茶叶在去年的江西茶叶博览会上还得了金奖。”上犹县高峰绿茶专卖店老板曾丽华指着一包贴有石公岭商标的绿茶说。这个精明能干的老板10年前在县城闹市区开了一家茶叶经销店,专门销售五指峰茶场出品的高峰绿茶。她所经营的商店面积不大,但生意不错。类似这样的本地茶叶专卖店已经由3年前的6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家。他们普遍反映,有了注册商标特别是着名商标、知名商标,茶叶好卖,价格也高。

地处该县梅水乡的云华茶场,以茶叶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为主要业务。工商机关深入企业指导其实施商标战略,并帮助茶场成功申请认定着名商标。“有了着名商标,每公斤茶叶的平均价格由过去4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800元,年销售量也由过去1吨多增加到现在的5吨。”谈起着名商标的影响,茶场负责人陶春光激动地说。他正在筹划扩大生产规模。像云华茶场这样的茶叶加工企业,上犹县有28家,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品牌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茶园抛荒问题,也增加了茶农收入。“别看这个茶园发展良好,5年前可是被茶农抛荒的废弃茶园。”在五指峰下,一个张姓老农指着成片的茶叶基地说。目前,上犹县的茶叶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茶农人均收入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递增。

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茶王俞学文的创业史 下一篇茶娘秦帖慧的“扫盲营销”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