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江水,独奏着纯的音乐,绿树葱葱,却透出一丝丝让人开心瞬间,是这里的人,是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是这里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塑造出这座美丽动人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城—修水。记者此次要采记的是一位年轻优秀的高级农艺师,他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几年时间里,带领全办干部职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修水县茶叶产业迈出了跨越发展的第一步。他就是九江市劳动模范、修水县茶叶办主任吴东生。
整合资源调思路2003年,既专业又有强烈事业心的吴东生同志临危受命于修水县茶叶产业办公室当主任,负责牵头抓全县茶产业恢复性发展。钟情于茶叶工作的他没有退缩,就任后在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先后整合和争取国家、省、市、县资金五千多万元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整合项目扶持、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了修水县新一轮茶业机制科学化,面积规模化,产业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品牌集约化。六年多来,全县茶园由1.6万亩迅速增至8.7万亩;国家农业部茶树良繁基地落户修水;全国一流、江西唯一的“修水茶叶生态科技示范园”已经建成;“宁红金毫”、“双井绿”等名优茶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获奖36个,其中金奖15个,为修水乃至江西争得了荣誉;茶叶企业由不足15个发展到51个;茶叶产量由2002年的380吨增至2010年的3100吨,茶业一年产值达1.6亿元。2005年,修水县人民政府被中国茶叶学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仅13个县市获此殊荣。2009年修水县被授予“江西省茶叶生产十强县”。2010年9月和10月份,修水县分别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被中国茶叶流协协会授予2010年江西省唯一的“全国特色茶县”称号。茶叶发展成为修水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创建茶灶科学机制为确保新一轮茶业健康持续发展,他大胆机制创新,确立了产业发展遵循“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扶持重点场、重点户的原则)品种选择坚持“三个不引进”(即不是国家级良种不引进;未通过修水县试种的不引进;不是无性系茶苗不引进),基地培植明确“六个不支持”(即集体投资建园的不支持;开发面积在100亩以下的不支持;土地未合法流转的不支持;种子直播怕不支持;经营能力弱的不支持;配套资金不足的不支持)的发展机制,在产业管理中采用“建立台账,分段检查,通报得分,年终汇总”的考评方式,使全县新一轮茶业迅速步入到“政府扶助引导,市场运作主导”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对“五大茶区”内原有的23个乡村集体茶场以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转换了经营机制。注册茶叶商标17个,其中“宁红”、“梅山牌”和“霞森牌”获省着名商标。通过鼓励机关干部等多种主体到茶业一线创业和引导返乡创业,广大干群投身茶业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修水新一轮茶叶发展呈现出能人带动、联户开发、投资多元、机制灵活的特点。《农民日报》连续进行了四次长篇报道,并称之为“修水效应”。
狠抓优质基地扩建为使茶叶基地规模快速恢复,他坚持规划先行,组织实施“万亩乡、千亩场、百亩基地、十亩专业户”的“万、千、百、十”工程。通过采取“整合项目,部门操作,以奖代补,结算到户”等扶持措施激励茶园开发,基地规模迅速扩大。采用招商方式引进浙闽等地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