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应惠君身残志坚做茶叶
2013-07-21 09:30:21 来源: 作者: 【 】 浏览:479次 评论:0

从嵊州市区出发,过了崇仁古镇,便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十八弯,路上行驶的车子很少,外地人甚至不太敢开这样的山路。过了崇仁古镇再开半个小时的山路,应惠君的家就位于一个叫做“应桂岩”的小山村。

这里群山环绕,空气极佳,是高山茶叶的绝佳生长地。应惠君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 “茶人”,不仅因为他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叶公司,更因他为更多的残疾人培训名茶炒制技术,所以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年轻时连看牛的活都不让干

应惠君的命运是坎坷的。

因为小儿麻痹症,应惠君自小就落下了残疾,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只能承受终身残疾的命运。

小儿麻痹症给应惠君带来的痛苦,在他的记忆里已经多得数不清了,直到16岁,才读完高小,却又被各家初中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应惠君只好去生产队里干活。可是生产队认为他是个残疾人,干不了活,他母亲便到处求情,哪怕是到生产队里看看牛也好。

“走路也不方便,看牛看不住怎么办?牛儿跑去吃庄稼怎么办?牛儿跑了又怎么办?……”一连串质问之下,应惠君连看牛的机会都得不到。只好跟着一位篾匠师傅,当起了学徒,这一干就是将近20年。

“做篾匠的时候真的很辛苦,整天要蹲在地上,而且手上很容易被竹篾划伤。”应惠君说。

改革开放后,生活有了变化,大概在1980年前后,应惠君开始做起了豆腐生意。“上世纪80年代,豆腐是很多农家的家常菜,我做的豆腐因为口感好,很受欢迎。”

从篾匠到豆腐匠的转变,是应惠君人生中的一次大转折。因为做豆腐虽然辛苦,但不用蹲着干活,对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但是做豆腐也很辛苦,大都要在晚上干活,一大清早又要出去卖豆腐。

改革开放之后,一切都在积极变化中。不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广,农民能够承包土地了。但位于嵊州西北部的应桂岩一带,到处都是山地,很少有平整的地方。在土地承包的过程中,应惠君分到了一亩多山地,种不了稻谷,只能种一些茶叶。

一边是日常的做豆腐,一边是每年季节性的种茶、采茶,应惠君的小日子开始有了好转。茶叶也给应惠君带来了第二次人生转折,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若干年之后,他会最终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

55岁农民创办公司

应惠君一边做豆腐,一边种茶,春季采茶时节也会到附近村子去收购茶叶。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创办茶叶公司。

2003年,应惠君54岁,按照嵊州当地的算法,已经是55虚岁了。而这一年,他创办了嵊州市荆岗雾茶业有限公司。

55岁,在农村已经是坐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了,应惠君却在这个时候创办公司。“都一把年纪了,还折腾出一个公司来。”这让周围很多人都不解,甚至家人也意见不统一。

“茶叶产销形势不错,小打小闹了这么多年,也想发展得更好一些。办个企业,经营起来更有利。”应惠君觉得之前收购茶叶然后炒制销售的模式有必要加以改进,通过公司化的操作有利于更好地和外界打交道。“当时就觉得公司化操作比较好,再说自己在茶叶收购、炒制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将来要做大,肯定要以公司的方式来进行。”

创办了公司之后,应惠君的茶叶生意果然有了很大的起色,每年春季收购茶叶也方便了很多,不少茶农都愿意把茶叶送到他那里。

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如火如荼般在各地办了起来,应惠君看中了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便发动周边的一些农户参加,还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金山湖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家茶叶公司,加上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应惠君的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和当年的那个小篾匠和豆腐匠相比,此时的应惠君有了更高的想法。

56岁注册商标

“有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发现要自己公司的茶叶卖得好,还得有自己的品牌。”应惠君说,几年的茶叶经营下来,越来越感觉到品牌的重要性。“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的茶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价格能够卖得更高一些。”

在没有品牌的时候,应惠君自己种的茶叶和收购来的茶叶加工制作后拿出去卖,在城市里甚至出现过没人要的情况,这让他非常不解:“为什么好好的茶叶,没有污染,炒制技艺又高,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价格就卖不上去呢?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没人要买的情形呢?”

“我也琢磨了很久,原来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茶叶没有品牌。”几经努力,2004年应惠君注册了“百岗雾尖”的品牌。

令应惠君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品牌一下子让他的茶叶打开了市场,不仅炒制的茶叶每斤比之前要高出好几百元。“还是同样的茶叶,还是原来的炒制技术,有了品牌就是不一样。”对于品牌,应惠君有了切身体会。

“百岗雾尖”这个品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2007年应惠君又将其申报了嵊州市着名商标,很快就被评审通过。嵊州市工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岗雾尖”是当地茶叶品牌中非常不错的一个商标,而且已经在当地茶叶行业中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有了品牌之后,应惠君春季收购茶叶也不再局限于周边的几个小山村,而是扩展到整个嵊州地区。有了品牌之后,他收购茶叶也开始有所选择,不再如当初那样来者不拒,他说要对茶叶的品牌负责,否则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经过努力,“百岗雾尖”品牌的效益这几年越发明显,应惠君的儿子在山东济南销售茶叶,由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生意相当不错。

让残疾人都学会炒制技术

周边的村民说,应惠君给他们的印象是话语不多,甚至有些内向,但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踏实肯干,很有经营头脑。

身残志坚的应惠君成功了,但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身边的那些同为残疾人的朋友。

“让这些残疾人朋友也来炒制茶叶,这样他们就有了一门赚钱的本事,就能自食其力了。”想到自己年轻时的艰辛岁月,应惠君很想为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做点什么,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可以教他们炒茶。

2010年9月,在他的公司里,首次举办了嵊州市残疾人名茶炒制培训班。“培训班一般都要上三四天课,教残疾人如何炒制名茶。”这个刚刚才开起来的培训班,一开班就引来了当地40多人参加,而且这些学员来自嵊州全市各个乡镇。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应惠君坚持每年的9月份都开一个残疾人名茶炒制培训班,2012年,来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增加到50多人。

每次,应惠君都请来全省“名茶炒制大王”级别的炒制高手来为学员们上课培训。

“效果很好,参加了培训班之后,非常受益,可以自食其力了。”一位参加了培训的嵊州当地残疾人表示,他自己可以开残疾车,这样可以去收购一些茶叶,学会了炒制技术之后,每年可以赚三四万元钱。“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残疾人来说,一年三四万元的收入已经很好了,足够养活自己了。”

嵊州市仙岩镇白岩村的徐灿庆,以前经常为自己炒制的茶叶价格低、卖不出去而发愁,去年参加名茶炒制培训后,掌握了炒制茶叶的关键技术。今年他炒制的茶叶,不仅卖了好价钱,而且客户主动上门收购,这一变化让他喜出望外,也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炒茶技术的重要性。今年他一再要求继续参加培训,学好技术,让自己的茶叶能再提高一个档次。

应惠君说:“茶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炒制,没有好的炒制技术就没有好茶叶,更谈不上要卖出好价格。如果我们的炒制技术上去了,那么整个嵊州越乡龙井的茶叶质量就上去了,同时也能带动残疾人的收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有人说,应惠君的做法“不明智”,因为把茶叶的炒制技术教给了别人,无疑就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应惠君听到这样的说法后,付之一笑。他说,只有嵊州的茶叶炒制技术都上去了,嵊州的茶叶就好了,大家才能都有钱赚。

他的回答朴实却发人深省。

采访手记:

采访结束时,应惠君坚持送我们到路口,看着他一瘸一瘸地走路,很是不忍心。但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不仅给周边茶农带来巨大的效益,更对嵊州当地残疾人提供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平台。在他的公司里,摆放着各类奖状和证书,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令人敬佩的,是这位55岁创业、56岁创牌的残疾老者乐观地面对市场、面对竞争者,这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无疑具有鞭策意义。

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宋昌美带领黄杜村种植白茶富了起来 下一篇牟锦鸿:“人生如茶,甘苦一生”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