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国文人茶艺
2010-06-27 12:13:17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11次 评论:0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至唐代,文人开始“聊将茶代酒”。茶令人神清气爽,文思泉涌。于是品茶、咏茶、画茶风行至今,饮茶发展成一门艺术,内涵深邃,外缘广阔。
    中国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具体为选茗、择水、炙茶、碾茶、取火、育汤茶、观色、闻香、品味等环节,以及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茶艺流派很多,地域性特点也明显。其中文人茶艺最清雅,它没有宫廷豪门的光怪陆离,也不刻意追求“茶禅一味”,更不为“口舌之欲”,文人茶艺旨在体味品茗过程及饮后的清心悦神,以寻求内心深处一片静谧。
    唐文人已经“唯名茶是求”了,剑南蒙顶山花茶,当时誉为天下第一名,故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的说法。刘禹锡则极赞“斯须炒成满室香”、“自摘至煎俄顷余”的西山寺茶(《西山阑若试茶歌》)。唐宋文人饮用的多为团饼茶,程式十分讲究。蒸青饼茶就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19种饼茶采制专用工具,29种茶具。唐人烹茶一用“煎茶法”,即投茶于釜,煮而饮之。二用“庵茶法”,即把茶末放入瓶子或陶罐中,再用沸水浸泡。也有人用葱、姜、枣、桔皮、茱荑、薄荷等,与茶一起反复熬煮,或通过茶汤沸扬而使茶叶滑腻。操作程序是炙茶、碾茶、筛茶、煮水、投茶、分茶、饮茶。追求的是茶美(形、色、香、味)、水美(清、洁、轻、甘、冽)、器美(茶具)、火美(活火)、饮美(环境、方式),贯穿了美学意境和氛围。
    在细煎慢饮的过程中,有诸多讲究,如烤茶的火,最好的是用木炭,其次用坚实耐烧的木柴。煮茶用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井水最差。水煮沸时,只能止于“三沸”,即“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否则“水老不可食”。至于放盐调味,培育茶汤,都有操作技巧。
    宋人用细颈铜瓶煎茶,只靠耳听,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其听茶诗曰:“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雷胜醍醐。”
    明代改团茶为叶茶,文士们喜欢“茶寮”式的饮茶方式。“茶寮”是文人书斋外所设“侧室”,“内设茶灶一,茶盏六、茶注二,余一以注熟水。茶臼一,佛刷、净布各一,炭箱一,火钳一,火筋一,火扇一,火斗一,可烧香饼。茶盘一,茶橐二。当教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明高濂《山斋志》)亦有在游舫上进行“茶寮”式的饮茶。明人十分重视茶具的清洁和水的优质及水温。
    明清以来,闽中盛行工夫茶,用宜兴紫砂壶,壶小如拳,盃小如核桃,冲泡时,“先将泉水贮于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茶于壶中而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其饷客也。”
    文人茶道特别讲究环境的选择和意境的追求,“闲采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陆龟蒙句);“幽期山寺远,野炊石泉清”(皇甫冉句)。多要求山青水秀、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佳时佳境,从中领略种种妙趣和意境。南宋刘松年的《卢仝烹茶图》上,几个文人于野外月下,与山石、竹丛相伴品茶。明唐寅《事茗图》上,近处是山崖巨石,远处是云雾弥漫的高山,飞流瀑布隐约可见,正中平地上有数椽茅舍,前有凌云苍松,后有翠竹成荫。茅舍之中一人倚案读书,案头摆着茶壶、茶盏等茶具,墙边书籍满架。边舍之中一童子正煽火烹茶。舍外由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一老者策杖来访,身后抱琴童子相随。形象地图解了明代文士“茶寮”的环境和品茗拂琴的生活志趣。文徵明《品茶图》题:“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山开。谷雨乍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在青山碧野之中,远离尘俗,达到生存的最高境界。明清之交的冯正卿认为:“饮茶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咏,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章。”(冯正卿《岕茶笺》)明末文震亨的《长物志》卷十二专述燃香煮茶之道,他说:“第焚煮有法,必贞夫韵士乃能究心耳。”惟“贞夫韵士”方能得“香茗”之真谛。
    今天,文士茶的表演有备具、焚香、盥手、备茶、赏茶、涤器、置茶、投茶、洗茶、冲泡、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品味、上水、二巡茶、收茶具等程序。用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等茶具,“婺绿茗眉”、“灵岩剑峰”等茶叶,并用廖公泉或廉泉之水,慢啜细品,表现出清雅、不同流俗的文士茶的艺术意境。(曹林娣) 
19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夏日清泉翡翠茶 下一篇黑茶冲泡方法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