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艺术在中国绝对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自从上古时代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茶之后,中国人品茶的历史就开始了。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当苛刻,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等都有要求。因而茶叶,尤其是名牌茶叶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尽管茶叶的价格都比较高,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上千元一斤,但是买的人大都看中品质,只要是好茶,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优质的茶叶闻起来清香扑鼻,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取一些放在瓷质或陶质的茶壶里,用滚开的水一沏,几秒钟内你就可以看到干燥的茶叶吸满了水伸展开来,在水中缓慢的漂动着,渐渐沉入茶壶底部。大约一分钟,第一泡就好了。随着茶水慢慢注入茶杯,你就可以闻到那绝不掺杂的淡香。轻抿一口,唇齿舌喉间都溢满了香气,多么清雅的享受啊!正如唐代诗人卢仝写道: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滑,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不仅品茗是一种艺术,欣赏茶壶也是一种艺术。一般的茶壶和茶杯都是紫砂或是瓷质的,视觉上和触感上就有一种天之自成的感觉。它取自泥土,经手工制作而成,精致小巧,有的还雕上一簇兰花或几句诗文,相当雅致。闭上眼睛用手轻抚,光滑细腻,绝无棱角。我尤其喜爱紫砂壶,因为它极有灵性,使用过几次后,你就会发现它比刚买时要光亮许多,而且越用越有感情,次数多了,不放茶叶只倒入清水,它倒出来的水也会有一些淡淡的茶色和茶香。
在适宜出游的季节,约上一两个知心的朋友,亦或是独自一人,带上一瓶热水,一个茶壶,几个茶杯,一撮茶叶,遍可尽情享受青山绿水、花草香茗带给你的如入仙境的感觉了。大家席地围坐,吃着自带的点心,品着新鲜的绿茶,边赏景边聊天,那样悠闲融洽的气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
茶道讲究敬字。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尊敬别人。为对方沏茶时要时时记住敬字,姿势端正动作优美,献茶时要双手端茶盘,请对方品尝,客人也应点头表示尊敬再取走茶杯。
而饮茶之道折射的正是为人之道。茶有种类,有级别,人亦如此。我无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只是饭后嚼舌,贻笑大方罢了。我虽也听说过:饮茶一杯为品,二杯便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但总是端起茶缸一口气咕咚咕咚猛灌一通,然后抹抹嘴,至于杯中的茶是优是劣,一概不知,总是解渴便罢。所以我终究只是个庸人。
庸人配庸茶,类似高末什么的。这还是美其名之了。所谓高末,实乃茶叶末也。几块钱一大堆,你可以毫不吝惜地随便抓上一把,往个粗瓷大缸里一撒,拿开水哗地一沏,然后放在一边,什么时候渴了,便抱起缸子管它是凉是热,痛饮几口,搁在一旁。觉得不新了就往阴沟里一倒,不必心疼,再抓上一把沏上就是了。
我也喝过几次好茶,确是与众不同。茶汤的颜色很淡,不似那高末都成了褐色的了。随着袅袅上升的热气,茶的香气飘散开来,真是沁人心脾。好的茶叶是山间高士,素性最洁,不愿与任何污淖同流。这一点也是令人敬佩之处。但真正能有时间有心情静下来,细细地沏上一壶茶慢慢品来的人恐怕也不多,现在的生活如此忙碌,整天在工作和家庭之中忙得团团转的人哪里有时间去品茶呢?别说品茶,就是温饱的大事,以一碗方便面或在快餐厅草草解决的人也不在少数。人们何尝不想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来做个雅士呢?谁愿意三五分钟就解决一餐饭,肚里七上八下的又要投入工作呢?所以说:似那些极品茶叶的富贵闲人也在少数。
于是,大多数的人就像那大多数的茶叶了。没工夫时,拈上一小撮饮上几口便能提神解乏;有条件时,用紫砂壶泡来细品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样的人也适合做朋友,忙时通个电话问候一下,闲时串个门子聊上一会儿;心情好了相约出去散散心,玩一玩,心情烦闷了可以告诉他,于你排遣一回。而你也要诚心诚意对待对方才行。
茶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享受,还包含着人生的真谛。我们都喝过茶,可未必人人都会品茶;我们总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可真正体味过的怕是也不多。我其实也是信口胡诌,并没有什么道理,不过是一家浅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