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品闽浙香茗,看云南普洱
2013-10-13 04:18:29 来源: 作者: 【 】 浏览:960次 评论:0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中国历史名茶普洱茶的原产地;而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中国历史名茶乌龙茶发源地,两省均为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截至2007年,云南省茶叶总面积达421万亩,茶农60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16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近9.7万吨,茶叶综合产值201亿元,全省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090元。福建省茶园面积为250万亩,涉茶人员300万人,总产量21.5万吨,茶叶产值约230亿元,涉茶行业产值220多亿元,保持全国茶业6个第一:茶叶产量、茶类品种、乌龙茶出口创汇、茶叶单产、茶叶中国驰名商标,无性系茶树良种率。福建正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

记者在福建、浙江两省,从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原料生产、产品加工、质量监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诸要素,进行深入采访、比对考量,探寻普洱茶产业有序、稳健发展之路。

建设绿色原料基地让消费者喝放心茶

安溪铁观音的名气越来越大,可谓是安溪县的代名词。这个位居闽南金三角(厦、漳、泉)结合部的百万人口大县,居山而近海,盛产名茶“铁观音”而驰名中外,199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的荣誉。

“山顶戴帽、山腰缠带、山脚穿鞋。”这是县农茶果局局长蔡建明对安溪生态茶园的形象表述。记者来到距市区17公里的金谷镇茶山,放眼眺望,眼前郁郁葱葱、错落有序的1500亩生态茶园,俨然是座茶叶园林。沿水泥小径而上,连绵起伏的茶园间,涧水环绕,树木葱郁,茶树翠绿。山顶上是盖帽般的苍翠防护林,山腰上建有两三行乔木组成的带状绿色屏障;茶园中立体种树留植草,每亩植10来株合欢和香椿等覆荫树木;茶园台田梯壁长满藤木植物,犹如绿绒绒的地毯,形成了茶、林、肥、水、路相配套的生态茶园系统。良好的植被有效地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营造出了凉湿清爽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生物繁衍,对茶树病虫害产生生物防治作用,促进茶叶生长,保障茶叶品质。据了解,该镇已建了这样的生态茶园4000多亩。

茶品质优首先优在原料。面对国人对高品质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日本、欧盟等茶叶消费国对进口茶叶农残限制标准几近苛求的绿色壁垒,安溪的决策者作出的选择是:“根本出路在于建设生态茶园!”走绿色生态、科学发展之路。2005年起,全面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五年规划,每年建成4万亩。通过3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成生态茶园10多万亩,今年又重点建设示范片生态茶园2万亩,创建试点村生态茶园2万亩。同时,加快改善中低产茶园基础条件,配套新建、改建茶区水利工程,推广节水喷滴灌示范项目建设,提高茶园水利化程度;规范茶园管理技术,合理施肥、修剪,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农残”是茶叶品质的致命伤,也是茶叶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安溪县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从源头控制农残:一、茶叶农药、化肥实行定点经销供应,推行“农药处方单”制度,注明农药名称、用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售药单位、日期等,防止农民将水稻、果树农药用于茶树。二、引进低毒生物新型农药在全县10个茶叶主产乡镇的10个示范点,进行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取得成功,在全县大力推广。三、每年实施“茶业万人”免费培训工程,开展“茶叶卫生质量宣传月”活动,强化茶农科学防治意识,降解“农残”变为茶农的自觉行动。为强化农残监控,泉州检验检疫局在安溪探索实行了一套联作制协议基地管理模式,即采取“自愿组合、相互监督、捆绑签约”形式,由5至12家农户自愿结合成联合作业小组,以小组名义与出口企业签订合作合同,企业制定茶园可用农药、毛茶抽检等内容的监管规定,实现农残控制目标。

截至目前,安溪乌龙茶出口备案基地达到49个,面积5万亩,其中31个为协议基地乌龙茶,经检测已达到出口茶叶国际农残限制标准,为铁观音茶出口提供了质量保障。2001年,该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3年,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称号。安溪铁观音销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1.5万吨,创汇4000多万美元。

与闽浙相比,云南茶叶基地建设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优质茶园基地建设滞后。建设标准、技术规程不统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二是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小。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131万亩,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98万亩,分别仅占茶园总面积的31%和23.2%,不能满足精制茶加工需求。三是重采轻管,茶园管理较粗放。低产老茶园面积较大,单产30公斤以下的低产茶园90余万亩,全省茶园单产总体水平低,可采摘面积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单产约10公斤,导致单位产值偏低。四是投资渠道单一,茶叶种植主要靠政府扶持;茶业融资机制不活,多数制茶企业只顾收原料加工,不管不扶茶叶基地建设。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优质茶叶基地建设的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信息服务等,人才不足,缺乏责任机制,服务较薄弱。

安溪全力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转变茶叶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做法,可资我省茶区学习借鉴。

强力实施品牌战略让消费者喝有品位的茶

在福建乌龙茶主产区采访,当地领导和茶业从业者都反复谈到“茶叶消费进入品牌时代”一词。使记者深刻感受到这些茶区各级党委、政府顺应世界潮流、因时善变的战略眼光,真切感受到茶农、茶叶经营者们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超前的市场意识。

“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茶叶与咖啡、可可三大生物饮料并驾齐驱,形成了多元竞争共存的世界饮料消费新趋势。其中,作为世界产茶和茶叶出口大国之一的中国,更是六大茶类群雄并起,风起云涌。浙江、云南、四川等茶叶大省纷纷加大投入,扶持茶业发展,绿茶、红茶、普洱茶茶产业重振雄风,攻城略地,迅速扩张国内茶饮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炽热竞争的新格局。

上世纪末的安溪铁观音虽有一定的知名度,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生产经营却是分散的小敲小打,茶叶有品名无品牌,缺乏竞争实力。自1998年,安溪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茶业发展创名牌拓市场、保名牌抓质量、建市场组集团的“三步走”发展思路后,到2003年实施“茶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再到2006年提出了树立“安溪铁观音

37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我国茶产业需从类别走向品牌 下一篇淡茶养生浓茶损健康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