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埠前上海茶叶对外贸易(一)唐至明代茶叶对外贸易〈739-1643年)上海在唐代中期,原属苏州府华亭县(今松江县)的一个江边小镇。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复邑为州时,在嘉兴县设立秀州,划华亭、海盐二县归属秀州,从此上海脱离苏州,转属秀州。
宋代时期,海上贸易巳有发展。初在杭州设立两浙市舶司,管理江浙地区海港贸易。淳化二年〈991年),秀州华亭县青龙镇已有海舶往来,成为重要港口,正式设镇,国内外的商舶已云集此港:“自福建(福州〉、漳、泉、越、温、台等州,岁两至;广南、日本、新罗(朝鲜)岁或一至”。景佑年间1034~ 1037年),镇上已有官廨、镇学、税务、监狱、粮仓、茶场、酒坊等。
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全国为廿三路,秀州为浙西路,管辖嘉兴、华亭、海盐、崇德(桐乡县)四县。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朝廷委派王安石的重孙王珏提举浙西茶盐,专门管理茶盐税收。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改县升府,第二年改名为松江府, 属嘉兴路、浙西道、江淮行省,上海仍为松江府的一个镇,已设有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司和商税局等部门。朝廷派有官船出海至琉球、日本、朝鲜、东南亚一带,从事对外贸易。“每岁招集舶商,于藩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依例抽取,然后听其货卖”。据清嘉庆《松江府志》所载,“江南顽民率皆私造大船出海,交通琉球、日本、满刺、交趾诸蕃,往来贸易,番由上海出人,地方赖以富饶”。元至元廿七年(1290年),上海镇巳有住户72,502家,“有榷场、有酒库、有军谥、官署、儒塾、佛宫、仙馆、氓廛贾肆,鳞次栉比,实华亭东北一巨镇也”。元至元廿九年〈1292年)春,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县。
明代,明太祖重视海外贸易。明元年1368年)在上海地区的黄渡设立市舶提举司,开展对外贸易。明永乐三年。1405年;(,决定派郑和率庞大船队下西洋,宣扬国威,发展贸易。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9年,遍行太平洋、印度洋北岸各国,直达非洲东岸,他启航港口,就在上海附近的太仓刘家港。带有中国茶叶、纺织品和陶器等,作为礼品赠送。当时海外船舶,也多来往于此,进行交易。刘家港已成为“粮艘、海舶、蛮商、夷贾辐楱而云集,谓之六国码头”。后因倭寇侵扰沿海,朝廷实施海禁政策,未能发展成为对外贸易港口 。
(二)清代鸦片战争前茶叶对外贸易1644~184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6月, 颁布禁海令“严禁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应置重典。”这一禁令,对沿海渔民,不啻是断绝生路, 对上海海上贸易,也造成“流通之银日销,而壅滞之货莫售。……民情拮据,商贾亏折。”在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要求开放海上贸易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清兵攻取台湾,郑成功的后代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