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茶神张廷晖与恭利祠及其茶文化
2013-07-21 14:03:56 来源: 作者: 【 】 浏览:747次 评论:0

中国古代有茶圣与茶神。茶圣为唐代的陆羽,其因首着茶书——《茶经》而受尊得名。茶神为何人?只有部分茶业界人士与建瓯人知之。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北苑御茶园的始祖张廷晖。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为闽国,建瓯为建州,霞镇村与吉口村一带为吉苑里。其时吉苑里有位茶园业主,姓张名廷晖(字仲光,号三公)。他于闽龙启元年(933)将其住地凤凰山及其周边三十里茶园敬奉给闽国设为北苑御茶园,闽王因此封他为“阁门使”。

自有了御茶园的献立及其以后的繁衍,中国茶业便走向了新高峰。首先是自闽国至宋、又由宋至元至明,历代朝廷都创建“龙焙”(即御焙),设官督制,并“岁率六县民采造”,由此促进了国内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青采摘、茶品研制、品饮技艺、茶具考究、茶学研着、茶政设置、茶道创立等一系列同“茶”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活动。当时,单是北苑精制茶的品种就不断更新迭出,共达四、五十个;茶人“茗战”与官仕“斗茶”亦从建瓯风靡全国,“朝野上下,莫不嗜此”,带动了以“兔毫盏”为“斗茶”最好器皿的建瓷的发展,使建瓷成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誉满四海,传入日本后被作为施茶道的上品,精品则被收为馆藏稀世珍宝。古时的建瓯也因此而成了茶树品种的王国、御茶贡茗的主区、茶学理论的中心、茶人“茗战”的盛地、官仕“斗茶”的都城、名瓷建盏的故乡、茶道文化的源泉。通常百姓家亦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以茶敬老、以茶相亲、以茶祭祖、以茶迎神。总之,以茶为支柱产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达到了鼎盛时期,独冠天下。张廷晖亦因北苑名盛而成了朝野重视与铭记的名人。

宋太平兴国末年(983)张廷晖病逝,茶农茶工把他奉为茶神祭祀。咸平年间(998~1003)宋廷派驻凤凰山茶衙的漕官感念张廷晖献立北苑御茶园的奠基作用,同时为了促进茶业的发展和顺应广大茶农茶工缅怀张廷晖的情感,奏经朝廷批准,在凤凰山凤翼处建立了“张阁门使庙”(民间俗称“张三公庙”,茶农直称“茶神庙”)。自此四方茶人择吉期前来烧香祈拜,祷佑茶园兴旺、茶品质优。大观年间(1007~1110)宋徽宗赵佶以北苑御茶园为主要研究对象,撰写《大观茶论》共二十篇,其中首倡茶道,并褒赞北苑所产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绍兴中(1131~1162)宋高宗赵构为彰扬张廷晖献立北苑御茶园而产生的茶业繁荣、税贡增加、茶文化增色等历史功绩,给“张阁门使庙”赐匾“恭利祠”,追封张廷晖为“美应候”,累加“效灵润物广佑候”,其后又进封“济世公”,并追封其妻范氏为“协济夫人”。这些史事,在《八闽通志》等史籍中均有记载。这比古时建瓯所出 位宰相受皇帝封号更多更高。

朝廷的褒扬、皇帝的屡封追晋同民间的崇敬景仰,起到了交相衬映、互感互动的作用。人们把张廷晖尊为茶神供奉,久而成俗,香火延绵。古稀老人忆述,民国时期,松溪、政和、古田、屏南、延平、建瓯、崇安等县茶厂前来接引香火,以佑当地茶事。至今,建瓯市亦有水源、小松、小桥、南雅等地茶农在采制前夕,前来祈谒祷佑。

恭利祠史逾千年,历尽沧桑。它随北苑茶园兴盛而盛,随北苑茶园北迁武夷而有所衰。其间屡遭兵火,屡次重建。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里人周长募资重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霞镇村民集资重建后,谢仁水(别号“犁壁”)主持,香火大旺,到新中国建国前夕己积累黄金20两7钱,银元若干。六十年代中期“文化革命”兴起,恭利祠再度遭劫,谢仁水临终前将该庙世传的一颗用牛角为材料刻制的三圈迭套的秘印,秘传于坪林村一伊姓村民手,嘱其待有诚人真心再兴本庙时方可示出。1990年10月当地缘首吴双婢等募众重建,因资金不足,因陋就简,尚待配套完善;其后,霞镇村委会划出庙后山地300庙归庙宇开发管理,以接济费用;1996年7月10日,建瓯市宗教事务局为顺应民意,挖掘茶神文化,振兴茶业经济,重振茶都雄风,以“瓯宗[1996]12号”文批准为保留寺庙,予以依法保护。

附注:文革中茶神庙遭劫后,主持谢仁水秘交坪林村一伊姓村民一颗三圈迭套的秘印,其图纹与文字不知何意,尚未破译,现分圈与迭套列盖于后,请有识者赐教。

1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詹敦仁与安溪茶文化 下一篇从茶叶看福建人的偷渡精神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