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人工成本贵经营散管理乱龙井茶产业内伤
2015-07-15 00:46:20 来源: 作者: 【 】 浏览:4046次 评论:0

  又是一年春好处,又是龙井露新芽。每年的此时,明前龙井总是成为人们尤其是春茶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一千多年前,龙井茶横空出世;几百年前,乾隆爷十八棵御茶奠定西湖龙井无可撼动的江湖地位;如今,“龙井茶”成为经国家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都说“树大招风”,在超高人气的背后,龙井茶也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内有存在多年的顽疾,外有多方面的挑战,内忧和外患同时影响着浙江的龙井茶产业发展。龙井茶如何从困局中突围,浙江该如何保护、传承、弘扬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值得深思和探讨。

  都说龙井茶价格高,它高的原因是什么?既然很多茶企已经开始和茶农开展联营机制,为何龙井茶迟迟不见规模经营?既然龙井茶有相应的行业管理,为何仍然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现象?

  如果说仿冒伪劣是龙井茶产业的“外伤”,那么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则可以称之为它长期存在的“内伤”。劳动力成本、经营模式、产业管理,种种“内伤”无疑影响着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困局:假冒龙井满地跑“绿茶皇后”难以承受掺假之殇)

  今年新茶采摘前,杭州茶农老葛就已经预料到,今年的采茶成本还要上涨。“人工费太贵了。”茶农老葛感慨地摇摇头。

  由于西湖龙井茶生产工艺很讲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老葛今年请了6名采茶工。虽说是茶叶采摘结束后再结账,但毛估估,平均每天也要有近千元的支出:采茶工每天每人120元的工资,除了包吃住,最后还要报销往返车费。

  就在五年前,采茶工的工资还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尽管今年茶园的产量看起来不错,价格也和往年差不多,但人工成本逐年上涨,也是茶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关于人工成本,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北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请一个采茶工人的工资现在大约要120—150元/天,鲜叶采摘也要分时段和熟练程度。明前西湖龙井头茶受发芽数制约,“3月18日,我们一共才采了5斤鲜叶,炒出来的龙井也就一斤多一点。”陈北岸说,即便是采茶后期茶,平均每人每天也只能采5到8斤的鲜叶。炒茶的成本同样不少。炒茶工的工资大约是300—400元/天。尽管现在龙井茶的炒青等工序可以由机器代劳,但最后“辉锅”工序往往以人工收尾。如果是纯手工炒制的龙井,熟练的炒茶工每天也只能炒制3到5斤。

  如此算来,即便是最普通的龙井,每斤的人工成本也要200元左右。有学者分析过,由于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日常管理到茶叶采摘,绝大多数工序都需要人工,而浙江省的茶叶产业劳动力成本在全国都是最高的。

  伴随人工成本上升的还有劳动力的短缺。浙江省农业厅提到,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力给生产安排带来困难,部分产区已出现鲜叶不能及时采摘现象,对龙井茶生产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从生产角度来说,我们浙江受资源制约,劳动力紧缺,成本上升,现在想加工这块采用机器换人的方式,这也是一个趋势。”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桑技术科科长陆德彪告诉记者。

  浙江省农业厅曾经统计,龙井茶加工组织形式主要分三种:一是农户分散零星加工,自产自销;二是农户利用加工中心集中加工;三是企业茶厂规模加工。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的茶农仍处于“一家一户”小生产阶段,龙井茶种植、加工、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下。

  近年来,浙江虽然推行了“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加工集聚区”等多种模式,但覆盖面不广,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联接程度低。这些仍然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北岸提到了龙井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小、散问题。

  “我们现在采用与农户联营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像国外的大庄园,造成的结果就是行经营、管理和产销无法衔接。”陈北岸说,茶园分散到户经营管理,茶园管理方式粗放,使得西湖龙井在管理难度上加大,不利于自身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尽管为了保证西湖龙井品质,政府对茶园管理的各方面提出了要求,也对茶农给予了一定补贴,但小、散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茶园在管理水平、积极性不相同的茶农手里产出品质不一的产品,甚至有可能出现个别使用违禁农药等影响茶叶品质和品牌声誉的隐患。

  同样作为龙井茶的代表,新昌大佛龙井在发展中同样遇到类似问题。一些农户因为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愿意加入合作社,茶农以小户的形式大量存在,其经营茶园面积小,茶农仍延续着“白天采摘、晚上炒制,第二天到市场销售”的传统模式,生产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同时会造成茶农间的无序竞争,产销利润大大降低。

  “现在一家一户的生产情况下,要使每家每户生产的都符合国家标准,是做不到的,毕竟是个农产品。以后还要规模化发展,才有可能让标准和等级真正落实起来。但这个路还很长。”提到现在龙井茶的产业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程启坤说,生产技术在进步,但生产体制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龙井茶产业小、散的现状,引申出来的问题就是政府、行业协会对整个产业的管理。从执行不严的行业标准,到遭到质疑防伪标签,很多茶农和消费者都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搞不懂现在是如何管理龙井茶产业的。

  “政府对于这方面投入力度太小,查询防伪标签的电话和网站经常出问题,弄得顾客反而怀疑我们卖假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企老总吐槽防伪标签弄巧成拙的遭遇。

  今年,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在多方征求意见后确定了2015年发放的标识标志:一个是茶农标,主要是发给西湖区、风景名胜区两区茶农。其次,是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防伪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防伪标二合一。据了解,这个标志主要由企业以茶农标来换。也就是说,企业在向协会申领防伪标的同时,要交回同等数量的茶农标。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到消息,一些企业会私自从茶农手里收购防伪标签,而一些产茶少的茶农,也乐意将防伪标签出售给企业。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曾在假西湖龙井上看到了真的防伪标签。

  一些茶农还提到,发放到手里的防伪标签全都是250克包装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顾客可能买不了那么多,防伪标签就没法用。尤其在网上销售茶叶时,要跟顾客解释半天,非常麻烦。

  还有网友提出,根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龙井茶有相应的六个等级标准,但现在乱标等级的现象非常严重,却看不到有效的管理。

  “尽管有产地标,但仍无法控制农户乱贴标,以次充好。龙井按照形状、汁味、汤色等来分等级的,出售的时候也是要分等级的。但乱标等级也是普遍存在的,老百姓又没办法辨别出来。”程启坤认为,因为大多数龙井茶都是农户一家一户生产的,现在对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显得有些混乱。

  在回应网友的疑问时,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桑技术科科长陆德彪说:“龙井茶借鉴了西湖龙井茶的很多管理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包装不规范、级别不规范,这个是茶叶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西湖龙井因为品牌的名气原因,它的一举一动,大家特别关注。”他告诉记者,由于涉及千家万户,小家庭加工销售,监管的难度相对较大,我们农业厅去年在全省范围内突击检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9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人工 成本 经营 管理 龙井 产业 内伤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印度茶行业垂直电商Teabox是怎么.. 下一篇家具厂也能向茶叶包装转型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