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茶业企业几乎都是由中、小企业以及个体茶农、茶商组成的,规模很大的企业并不多见。但是鉴于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以及茶业行业的开发潜力,这些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异常激烈。
1、不同类别茶叶间的竞争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茶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各类别茶叶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目前,绿茶在茶叶消费中的占比仍处于第一位,其次是乌龙茶与红茶,普洱等紧压茶及花茶也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乌龙茶生产快速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包装冷藏技术的发展,乌龙茶的消费市场也由过去的区域市场正逐步拓展为全国性市场,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在金骏眉、坦洋工夫、正山小种等福建红茶的强势带动下,全国其他各产区红茶也得到快速发展。
2、茶叶企业间的竞争
我国茶叶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小而散,我国现有各类茶叶初制加工厂7万余家,平均每个加工厂的年生产加工能力约15吨;茶叶精制加工厂有1100多家,平均每个精制加工厂的生产规模约500吨;有专业茶机制造厂100余家,其中省级定点茶机专业生产厂30多家;还有数十家茶叶深加工企业。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不多,多数为中小型,包括农户、商铺、半商半农的。茶叶行业企业主要包括传统的家庭作坊、小型加工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化生产企业三类,目前仍以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为主。
1)家庭作坊
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是茶叶生产的传统形式。这一模式以手工生产为主,未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产量低、规模小,数量多而分散。
2)小型加工企业
茶叶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目前大部分生产加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在当地收购毛茶加工后通过直销等传统模式销售,无自有品牌或仅在区域内有一定品牌影响力,也未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该类企业实现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但规模较小,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营销能力较弱,缺乏自有品牌,难以与消费市场接轨。
3)大型规模化生产加工企业
近年来,茶叶行业逐步涌现出一部分规模化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依托于自有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采购模式获取毛茶,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的生产加工方式,并以连锁经营模式实现销售。该类企业规模大,管理规范,营销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在行业内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目前国内茶叶生产仍以家庭式、作坊式的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多而分散、规模小,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较少,行业集中度较低。近年来,茶叶行业的格局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逐步开始整合种植、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与作坊式中小型加工企业相比,大规模的龙头企业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管理规范,拥有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3、大型规模化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乌龙茶行业已形成了一批大型规模化生产企业,该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竞争、质量竞争、营销网络竞争等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中的产品品牌、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该类企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于产品品质与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