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国茶叶品牌的培育与展望(六)
2010-04-18 03:20:36 来源:食品商务网 作者:甄 妙 【 】 浏览:15247次 评论:0

      

 

 

    茗腾茶叶将茶艺与国家顶端艺术相结合,再次上演了“触听茗腾静时尚茶艺”。可以说是继谭盾《茶——心灵的明镜》之后,中国茶文化与高端艺术的再一次融合,它不但诠释了东方式商业的含蓄与巧妙,而且也借之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深厚的茶文化主题。

    极有深远意义的是文学作家也加大了对茶文化的染指。立志在茶文学上有所建树的福建作家涂振取,新近出版了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茶都旧事》。仅从宣传茶文化和打造茶品牌这个意义来说,这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茶都旧事》演绎的是一个发生在东南福建闽东茶人做茶售茶和忧国爱家的曲折故事。作者以文学化的写作技巧,从各个不同的场合、人物活动的每一个侧面,以及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断再现、反复宣传“橘红”这个茶品牌(“橘红”是“闽红”三大功夫之一的白琳功夫的极品)。于是,小说对于茶品牌的塑造起到了虽然润物细无声,但却有着深远影响的效果,相较于其他的广告宣传,有着更加容易深入人心和更加时效久远的特长。

    政府扶持对打造茶业品牌不可或缺

    目前,我国茶界中茶叶企业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已经逐步升级到从企业品牌、广告宣传、产品营销、资本融合等手段的全方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在品牌的打造上很难独立抵挡市场的惨烈竞争,原因是中国的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和经营尚处于粗放的时段,更为重要的是资本都不充裕。而在整合地区茶业资源,做大企业规模和实力,科学和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集中力量打造能够代表地域、具有竞争力的知名茶叶品牌,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力引导和人力财力支持是很难做到的。

    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中国茶业界品牌建设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茶叶产地的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个情况,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为地区的茶企铺路和架桥。例如;2009成都茶叶战略合作会上,成都市茶叶协会与上海市茶叶学会签署了《沪蓉茶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顺利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力开发上海及国际茶叶市场,推广成都品牌茶叶。 下一步,成都将推行包括茶叶的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绿色有机、加工储藏等各个环节的15项技术指标。

    2008年12月13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营销推广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中详细阐明了今后的任务,其中,政府方面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23个以上国家的国际注册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40个国家的国际注册工作,完成“武夷山正山小种”证明商标在欧盟各国的国际注册工作;市财政每年从茶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中安排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茶叶品牌创建、营销、推广工作。各乡(镇)、街道、场也应安排适当经费用于鼓励支持当地茶产业宣传推广工作。文件中还鼓励茶企业开展创建、培育企业品牌,茶企业获得国家级名牌,给予奖励10万元;获得省、部级名牌,给予奖励5万元。茶企业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奖励10万元;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的,给予奖励5万元;连续两次获得闽北知名商标的,给予奖励0.5万元。以上受奖励茶企业年纳税额要求达到5万元以上。

    成都茶业将统一品牌叫“天圃”,政府出资推广。2009年6月6日,成都国际茶叶大会首次推出这个“代表成都茶叶”的区域性品牌。根据计划,成都将逐步整合现有的上百个茶叶小品牌,使川茶形成类似“龙井”的拳头品牌,在全国打响。按照构想,成都将通过政府出资进行宣传包装,在省内和全国提高“天圃”品牌知晓度,将其作为成都茶叶的代表。该品牌将逐步整合其他小品牌成都茶叶,以兰芽、毛峰、雀舌打造的绿茶为突破点,逐步发展极品、高档、大众花茶等多个川茶品种,同时在多个品种中打造出明星产品。政府将进行政策倾斜,推动其进入礼品采购、专卖店、商场超市、旅游等市场的销售渠道。同时市场准入15项标准,让茶叶“升级”,涵盖茶叶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绿色有机、加工储藏等各个环节。不能达到这些标准的茶叶,将不允许在成都范围内上市销售。

    据统计,全国共有产茶县(市)1000多个,计划列入农业部茶叶优势产业布局规划的产茶大县就有117个。政府加大茶产业支持力度,组织大型茶事推广活动,能够极大的加快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得京城者得天下”,被首都消费者认可的茶,必将被全国更多的消费者认可。2005年,在全国引起轰动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在北京拉开了云南普洱茶火暴的序幕;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组织的“浪漫武夷,风雅茶韵”大红袍进京,也给首都人民展示了大红袍的传奇茶韵。

    市场永远存在营销要不断创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程式基本一样。每年全国、地区、行业的茶叶博览会数不胜数,高层论坛如火如荼。我曾经问茶行业一份有分量报纸的主编,每次开会不变的是你们几个人,不变的是话题是如何走向世界和各地的茶商,变的是各地的领导以及当地的参观者,你们烦不烦。他讲,没有办法,这个行业创新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引导也要慢慢来。

6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茶叶 品牌 培育 责任编辑:中华茶派网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我国茶叶出口要避免恶性竞争和自.. 下一篇茶产业期待多元化消费空间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 本站内容除标明来源“中华茶派”外,其余均来自于网络或其他媒体
  • 如存在版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 所有标明来源于“中华茶派网”的图文,严禁转载或外链
  • 中华茶派网 ©2006~2009
  • Powered by Qibosoft v7.0Final
  • QQ:136211321 电话:0753-6220812 18033290812
  • E_mail:admin@teapie.com 主办:中华茶派茶友会
  • 运营:观心斋茶文化传播工作室 技术支持:深山古茶